2012年8月31日 星期五

關島記事


View Larger Map

最近颱風前仆後繼的過來,讓我回想起確實有遇過颱風飛行的經驗。以前在美國讀書回台灣的時候,到洛杉磯拜望伯父母,然後和同學一路從賭城玩到猶他,再去大峽谷,算是瘋狂的玩上一圈,作為辛苦讀書的報酬。回台灣我就去了廣告公司,想要好好工作發揮所長。上班的第一天,老闆就把我找過去,說是中秋節員工旅遊要去關島。我說才剛從美國玩回來,只想好好工作,一點也沒想出去玩的意思。老闆接著說,公司規定服務滿一年的員工,公司全額補助,我因為剛來,公司補助一半,要我回去考慮。又過了ㄧ、二個星期,承辦業務的旅行社過來開說明會,老闆乘機問我考慮的怎麼樣。我回答說上次已經說好不去了,我是真的很想工作。老闆又說全公司都出去玩了,留在台灣也沒什麼事情做。我就說那就在家睡覺休息,再應付接下來的工作。老闆可能看看不是辦法,等說明會過後特別把我叫到辦公室,關起門來單獨談話。他說我知道你其實很想去,那這樣好了,你的費用公司全額補助,但是不能讓公司其他同仁知道。我還是說明了不想去的原因,老闆就說已經幫我訂機票了,就這樣子了。
臨行前關島發生大地震,電視畫面看到了房子破損,但是我不去又不行。我們乘坐大陸航空,一路上感覺老闆一直偷偷的對著我笑,好像有什麼私底下交易的感覺。住的地方是著名的PIC渡假村,當時聽說渡假村一應俱全,教練還都是從美國請過來的青年人,餐點隨便怎麼吃都行。總是出國的時候才理解在國內工作的疲累,正當大家開始玩的時候,我和部門主管一個房間,兩個人已經在旅館睡了一天一夜。其他同事只有在吃飯的時間才會看到我們。老闆還是用笑咪咪的眼神看著我,彷彿是說,我都溜到哪裡去玩了,沒人知道我的行蹤。過了ㄧ天,聽說老闆租了吉普車帶了很多員工去環島還有射擊,我也不清楚怎麼回事,還是在旅館昏睡。睡了兩天之後,大概是精神好一些了,就加入大家的水上活動行程,和大家一起在水上玩。老闆過來問我都去哪裡玩了,我說都在旅館陪著我部門的主管啊!晚上就跟著大家看晚會表演,算是融入公司的氛圍中。看完表演後,公司一位女同事邀我到海邊單獨走走。她說回去之後就要嫁給她青梅竹馬世交的朋友,很巧的是我也認識,在美國和我讀同一所學校。女同事其實另有心思的想問我的意見。我回答說這個人很好,喜歡幫助人,也幫我搬過家。接著兩個人在月光海邊的靜默,像是前面的砂礫海灘ㄧ樣刺人。回去房間本想告訴部門主管沙灘的事情,他卻關切颱風已經快到了,不知道走得成走不成。隔天到機場時大家還是有點忐忑不安,也許每個人各有心思,也許像我這樣單獨談話的人還有,只是那時還不流行八卦。起飛的時候颱風已經來了,飛機衝上雲霄往回飛的時候,感覺颱風緊咬著飛機的屁股不放。也不知過了多久,才擺脫了搖晃不安。現在想想,老闆的關愛微笑可能是想做月下看好戲的預謀!我呢?也許只是賺到一生中唯一ㄧ次的關島。

關島PIC渡假村(照片取自官網)

2012年8月30日 星期四

美國舊金山金門大橋談自助開車的性格


檢視較大的地圖

網路上搜尋有關自助開車的資料還真不少,這種自己開車想去那裡就去那裡的行程,是最自由自在,最享受的方式。如果要自己開車,就要具備一些觀念才好上路,比方說我一直強調的開車要開在右側車道,左側是超車使用。Stop標誌要停車再行;沒有交通號誌的十字路口誰先到路口就是誰先行;切勿迫使直行車煞車;禮讓圓環內的先行車;聽到救護車消防車立刻將車停在靠邊的地方;最後就是一但被警察攔下,雙手放在方向盤上,避免天大的誤會。我們因為不具備良好的開車觀念,一副先搶線先贏,要超車有本事自己來的錯誤觀念,其實是不具備國際上的開車資格。不過有些國家還非得開車才能去玩,像是天大地大的美國。另一個開車的重要觀念就是:到國外開車一定會迷路。可是由於人生地不熟,外國字又看不全然懂,往往是一迷路就搞得全車緊張兮兮,這個也怪那個也怪,總是要吵架。就算行前說過了一定會迷路,但是遇到真實情況,舊帳很快的被翻了出來,就好像大家自以為會開車,真實情況其實並不是這麼回事。
我來過舊金山金門大橋好幾次,每次都跟不同的人來,印象深刻的反而是迷路後,同學怪罪我的情形。那時候他們剛來美國讀書,我好心的帶他們去金門大橋走走,事前也說過我在東岸讀書,對這裡一點也不熟。其實我沒有發現我們的民族性格有哪一點是有意思的,那如果你也說不上來,也許我們該嚴肅的面對這個問題。也許是心結的問題,我們被太多繩結給纏繞住了。我先來說一個小故事也許可以改變一點我們的性格。我除了去過很多地方之外,也去過許多國家的老人院、殘智障院、愛滋病院、特殊學校等等旅遊不會去的地方。還記得有一次去了雪梨的老人院,看到一位約80歲步履蹣跚的老太太,經過了電視機前面,弄翻了有人不該放置地點的水杯。水濺溼了她的衣服,我直覺的反應是她會大發脾氣,怪罪亂放杯子的人。結果她老人家哈哈大笑,對這種突然而來的事情當成是一種驚奇。我看的呆了,因為遠在我的預期之外。思考了很久,方才明白西方文化常把突來的事情當成一種趣味。這樣講起來,我們對待事情的方法真是太無趣了些。我的意思就是如果能對突然加諸的事情將它轉變成一種樂趣與幽默,才是一個有趣的人生。所以迷路又算什麼呢,人生本來就會迷路的。
金門大橋連接San Francisco和Marin City,由Joseph Strauss所設計,Irving Marrow負責藝術形式。雖然從一開始興建的時候飽受爭議,但是在1937年完工通車的時候,大家都啞口無言,成為世界上第一座超過一公里長的懸吊橋。最好的觀賞位置就是往Marin City過橋左邊的Golden Gate National Recreation Area的山丘上俯瞰整座橋。灣區的山丘上即使是夏天也是寒風刺骨、大霧瀰漫,形成了特別迷濛的景觀。

舊金山金門大橋

海地Ballet Baloulou舞蹈團

在翻閱舊名片的時候找到了ㄧ張紙條:
Odette Wiener
Directrice of BALLET BALOULOU
D'HAITI
P.O.BOX 991
PORT-AU-PRINCE
HAITI

Phon: 509-259009

這是海地Ballet Baloulou舞蹈團負責人Wiener先生留給我的字條,再不把它寫下來,怕字條以後也找不到了。那時候造訪海地主要是想拍攝巫毒教,當時的大使呂慶龍先生知道了我們的目的,特別帶我們去拜訪文化部長Guy Paul先生。文化部長於是說明了巫毒的來由,並安排了巫毒舞蹈的表演。其中這個Ballet Baloulou團體經常代表海地出訪,難得我們短暫的停留,該團能夠撥出時間來。也因為我們的行程緊湊,大使也安排我們在海地的最後ㄧ晚,特別在大使館的庭院前為我們表演,現在回想起來真是感謝許多人的幫忙。尤其是現在網路無所不能的年代,世界上一些好的表演團體在網路上是沒有任何資料的,如果能夠記錄下來,就更形珍貴。

影片:海地Ballet Baloulou舞蹈團
http://youtu.be/sPU0dHHY3kY

2012年8月28日 星期二

美國華盛頓D.C.林肯紀念堂 The Lincoln Memorial

每次來到D.C.都會到林肯紀念堂走走,2007年還是第一次帶攝影班過來。也是因為拍攝的關係,總是觀察的更敏銳細緻,這是影像工作的樂趣之一。接近紀念堂的時候,我發現了上空剛好是航道的位置,所以除了拍攝林肯大人之外,多半時間也就是等一架架飛機凌風劃過的英姿。我這個人和別人不同的地方就是,每拍攝一個畫面我都會說明的很清楚,我不認為影像屬於藝術性的主觀,其實所有的影像都可以說明甚至預言的很清楚,只是這門技術不容易學到,對影像有興趣的人,很歡迎去我的相關部落格看看,只不過也有好長一段時間沒寫了。
林肯紀念堂的建築形式仿造希臘神廟,柱廊共有38根圓柱,意思是林肯治下共有38個州,是由Henry Bacon負責設計,1915年動土,1922年落成。5.8公尺高的林肯雕像是由著名的雕刻家Daniel  Chester French所拼接出來的作品。石壁上刻著他的總統就職演說和1863年蓋茲堡宣言Gettsburg Address,以紀念這位了不起的人物。

林肯紀念堂

飛機凌空飛越


攝影師工作照

2012年8月26日 星期日

終於進入了聯合國

大概很少有一個學校,在應徵研究所老師的時候可以把這些老師幾乎轟出課堂。我們這所標榜記錄影片一脈相傳的名門正派,是看不起旁門左道的影片。如果有機會受教於這些第ㄧ、二代的著名紀錄片工作者,自然就知道那種至上的記錄價值和技巧在哪裡。不過在那些也有相當名氣的老師被轟出課堂的那一刻,我也看到了至高價值的侷限性。簡單的說,至高價值也是歷史的產物,總有人有辦法再創造出另一個時代,不過還是首先要對過往的年代理解真正價值的所在。1993年我要離開學校的前夕,系上老師推薦我去聯合國擔任亞洲區的記錄拍攝人員,那時候已經知道會變成聯合國的人,拿聯合國的護照。幾個星期後,系上告訴我資格不符,原因是我的國籍並不是聯合國會員國。聽到這樣的理由也是無可奈何,我知道自己的使命,也沒將這件事情放在心上,只是記著有過一次這樣的機會。
2007年赴美做電視節目,在紐約只想遠遠的拍攝聯合國的外觀。當然我們知道隨時有警察前來關切,我們退到很遠的距離也難逃監視。於是我反其道而行,乾脆直接進去交涉拍攝內部。沒想到警衛和公關人員都說可以申請,並請我們到裡面等候。換了證件之後,終於正式進入了聯合國,我和其他成員的心情完全不同,我仔細看著來往路上行人身上的證件,除了各國駐聯合國的成員之外,當然也有聯合國自己的成員。我看著他們,想像著自己曾經也有機會成為他們的一員,馳騁在亞洲各個戰亂、災難、教育和救援現場,盡一份人道關懷的角色。只是這次進聯合國是阿Q了些,是被逼迫而不得已的行為。公關小姐要我們等她老闆開完會,不過看起來這場會議不知道要開到什麼時候,我在想我們這種臨時來的也實在很沒禮貌,就回到原點,要求拍個不受打擾的外觀拍攝。交涉成功之後,外面的警衛也知道我們的企圖,證件還我們之後,也就不再打擾我們了,只是大家都知道我們的一舉一動都在被監控中。
聯合國


2012年8月25日 星期六

從美國華盛頓D.C.國會辦公室看華府的改變

最早來到華盛頓D.C.已經是1990年的事情。當時因為老弟和我剛到美國讀書,他因為突然闖入紐約的叢林世界,感受著一種恐怖,第二天就突然跑到費城找我和他的同學。於是為了散心,我們決定開車到維吉尼亞大學去看他的另一位同學,就這樣有了第一次的美東之旅。途經華盛頓D.C.,當然是參觀的重點。雖然貴為首都,卻是當時美東幾個重要城市裡市容最髒亂的地方。政府行政特區的外圍被原本應該是中產階級的非裔美國人團團圍住,變成破敗蕭條的景象。過了幾年我又過來幾次,情況還是ㄧ樣,這就是我對D.C.的印象。
2007年因為奉派到D.C.採訪一些美國參眾議員和歷任AIT主席,又來到了華府。Duller機場一點都沒變,尤其是可以上下伸展的高架輪型車廂在全世界還真是獨樹一格。桃園機場就是模仿Duller航站,對第一次來Duller機場的同伴來講,彷彿有被騙了幾十年的感覺。外交單位將我們安排在代表處附近的旅館下榻,方便我們作業。我們採訪的地方主要就是代表處和國會辦公室,於是先是在國會大廈拍攝外觀,知道會有警察來詢問,還是先在較遠的地方拍ㄧ下,然後徒步,步步進逼,直到警衛出現關切一番。我們告訴了來這裡的目的,就開始準備進入國會議員的辦公區。等待進去的人耐心的排隊等候,我看著這群國會助理都是年輕且聰慧有活力,頓時感覺華府氣象一新。我問了陪同的外交官員,說著要進來國會一趟很困難才是。沒想到他居然說,只要有證件並通過安檢,任何人都可以進來。真是沒想到911之後,大門還是大開,歡迎民眾來請命。一位國會議員的辦公室基本上也就是兩個房間十多坪大小,三、四位助理,幾乎都是年輕有為的人擔任,案件和我們立法院的辦公室ㄧ樣,都是堆積如山。差別就是內部陳設和收藏的能力,再加上我們的案件大概沒有什麼流通率吧,所以連地上都堆高成障礙物。如此這般,我們也進去了幾次,算是見識了最高國會殿堂的樣貌。由於待在D.C.拍攝了兩個星期,這些重要官員與智庫學者都很忙,讓我們有時間好好的看看這個城市。以往印象中被重重包圍的窒息感已經沒有了,代替的是年輕有朝氣的新興中產階級遷入市區,致使市容全新一變。代表處的官員告訴我,市府是用了一些方法。比如說適當的炒作這裡的房地產,讓非裔民眾無法靠著城市繼續生存下去,接著年輕族群大舉迎向政府部門,不但是帶給政府新氣象,也讓大家對華府的觀感,有了180度的轉變。
華盛頓Duller國際機場




美國國會

2012年8月13日 星期一

印尼雅加達當格朗縣Tangerang的Kedaung Barat村七個賣麵小孩


我在印尼的三集節目拍攝責任,除了紅溪河和新建的小學之外,還差一個題目。我去了雅加達偏遠的幾個地方看了一下,突然知道我們這個團體在許多的中小學發放獎學金。起初我聽聽就算了,並不當一回事,主要還是從來沒聽過這件事情。隨著找題材,去看了很多的印尼中小學,也是心血來潮,突然問起校長,這裡有多少的同學領我們的獎學金?試過了幾個學校,還真不少,一直到當格朗的某個學校,學生突然站出來排在教室門口,足足排滿了三間教室。我不敢相信有這麼多人領我們的獎學金,當場眼淚就流了下來,我感動這種默默付出的力量。當地人看我對這個題材有興趣,就跟我說,附近有個華人村子,是唯一印尼還用打梆子的方法賣麵,其中的一位賣麵小孩正在申請我們的獎學金。我想想這個故事很有意思,但是要在20天完成一個故事,還真是不容易。於是我先到了那個村子拜訪店家,也見到了幾個小朋友,他們知道我要過來拍攝,都害羞的笑了起來。這個村子是鄭和下西洋留下的部屬,到小孩這一代剛好是第十代。全村除了ㄧ位70多歲的老先生還會點中文,其他人完全不會。不過全村還保留了非常傳統的中元普渡祭祀方式,已不是台灣現在的樣子。我問了他們都知道祭祀的方式和內容是怎麼一回事,他們回答說都不知道,只是上一輩交代下來照著做而已,而且他們也不知道祖先究竟是從那裡來的。不過賣麵的店家姓Lauw,應該就是福建過來的劉姓人家。
打過招呼後,我就經常過來,協助我的是一位來自馬來西亞的志工。馬來語和印尼語彼此相通六、七成,主要是因為印尼各地方言太多又複雜,1920年代,一群年輕人採用了馬來語為底,設計出現在的印尼官方語言加以推廣,因此基本上兩種語言可以互通。後來整個片子剪出48分鐘,分成兩集播出,下集還成為當時我們所做節目裡頭最高的收視率,可見得大家想知道這幾個賣麵小朋友後面的結局。
影片一開始指出了這個叫Kedaung Barat的村子就在雅加達國際機場附近,從遠遠的村子角落就聽到有人敲梆子的聲音。第一位出場的小朋友是15歲失學的Jemi Yato,他正在騎著腳踏車敲梆子,看看有沒有人要叫麵。鏡頭接著介紹其他的小朋友都在學校上課,Oji RiantoJemi Yato的表弟,9 歲讀小學三年級。Perik10歲,小學四年級。David Juli Yanto讀國一,個子小小的,11歲,正在申請獎學金。個子最高的Suhenndro已經14歲,讀小學六年級。HeriSuhenndro的弟弟,失學在家。小學除了六年級之外,教室裡沒有課桌椅,學生全部趴坐地上寫字。學生們一個個親吻老師的手後放學回家,吃了點東西,換了衣服就去店家報到,然後打梆子上工。有人想要叫麵,就把孩子叫過去吩咐一番。接下來就是回到店家下單,再把麵端過去。有時候點麵的人家住的比較遠,小孩子個子又小,天氣又熱,端到後來手一直發抖,額頭上已經不是熱氣蒸騰,而是冷汗淋漓。又得過一會兒再去收盤子收錢。那個時候Perik家裡10口人,全家都失業沒工作,只有他這個家裡的老么有這份賣麵的收入。賣麵一天這麼辛苦的叫賣、端送、收盤子,平均收入是3000盾,也就是台幣10塊錢,也就是ㄧ碗麵的價錢。這算是半天薪資,週末收入基本上整天下來,可以賺到8000盾。一天中學的學雜費是5000,車資300,意思是他們辛苦的工作,還沒有辦法支付一天學校的開銷,所以才需要申請獎學金。賣麵村裡還是會碰到其他的小朋友在一旁打電動玩具,這樣傷害了部份幼小的心靈。所以Perik覺得賣麵這件事很沒面子,也不去賣麵了,依附在有錢朋友身邊經常進出像彈子房這些好玩的地方。於是新來了ㄧ位小朋友叫做Hendra Susanto10歲小學六年級,是個沈默老成些的小孩。日子就這樣一天天的過,817是印尼國慶,我好奇這些小朋友都在做什麼?一早村里的小朋友就在打水袋比賽,也就是繩子上吊幾個水袋,參加的小朋友必須蒙起眼睛,拿著一根棍子往前走,看誰先打下水袋誰就贏了。好玩的Perik就在其中,其他的小朋友卻忙著繼續賣麵。在這個活動之前,他們一起去了村里的觀音廟,這是村里的小朋友每個星期天都要去聽經的地方。最後唱到佈施歌的時候,從台前傳過一個小箱子讓每個小朋友自己奉獻。我是邊拍邊看到這些賣麵的小孩,慷慨大方的拿出那些辛辛苦苦掙來的錢就往箱子裡投,只有Perik沒去賣麵了,尷尬的掏不出錢來。我看了當場淚留滿面,20天陪伴他們,我清楚的了解他們的辛苦,賺這麼少還願意施捨付出。我當時想就算我一天的收入是所有小朋友加起來的幾百倍,要從口袋掏錢出來佈施,說什麼都比不上這些小朋友,這真是活生生的教育,很感謝遇見這七位小朋友,給了一個感動人心的啟發。
(以下播放的影片僅是當時節目的預告,旁白是印尼話)

影片:印尼賣麵村promo

2012年8月12日 星期日

印尼雅加達紅溪河 Kali Angke:一切盡在不言中


我們一組5位導演是在2003年被當時所屬的電視台派往印尼負責3個月13集的節目拍攝。我們很快的開會決定分成三組路線,先頭兩位導演沿泗水進雅加達,我則是一個月後中間出發,在雅加達和第一組交接。當時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有關紅溪河的報導,由於沒人想做,於是這個任務就由我扛下。我也是依計畫在雅加達一個月後,交接給最後一組導演。另一位導演兼製作人則是顧前顧後,三個月台灣印尼來回跑,還要負責拍攝節目。我身上背負著著三集的量,每一集半小時。出發前我只知道一定要做一集紅溪河還有另一個新落成的小學,其餘題材就需要到那邊自己找了。就在我準備出發的前一天,臨時被公司叫去開會,原來是第一組的人員幾乎都在盛暑吃下無法消化的麻辣,被送進了醫院。我雖然去過很多地方,雅加達倒是沒去過,心裡滴咕著,這是什麼樣的一個國家!
我是孤零零的一個人上了飛機,像是加入了外勞的行列一起返鄉。到達雅加達的第一個印象就是前方的油罐車停車等紅綠燈,就有幾個小鬼頭帶著桶子在車後頭偷油。這要不是親眼見到,有誰會相信有這種事。當然雅加達能夠給出的驚訝遠遠不只如此。我的兩個既定題目我是一點也不擔心,計畫每天就是這兩個地方來回走走,看看事情是如何發生的。當然一到現場就發覺我們平時在台灣所接到的訊息,有很嚴重的錯誤。我嘆息一聲,又是一個知道真相卻又無法說出的問題點,一個帝國似的團體,也就做著自己騙自己的大夢。紅溪河沒人敢陪我去,1740年史上第一個排華暴動,荷蘭殖民當局屠殺將近1萬民華僑,血流成河,故以閩音稱作紅溪河Kali Angke2003年這個帝國團體拆遷了河流上頭的違建戶,將他們安置在一個與政府合作新蓋的村子,對外一致宣傳河道被他們清除乾淨,人民得以安居樂業。這個天大的謊言居然大家都相信,而且如果把真實拍攝出來,所有人還會將矛頭指向你,我只能說,這個團體本身病得不輕!我想去紅溪河,自然沒人想陪我去,我奇怪不是說幫這些人安置新家,理應受到歡迎才是,怎麼大家都退縮了?我問了一下,理由居然是去那邊怕被打!當然這裡面就有問題了,而且問題還很大。我在這個團體也很有經驗了,知道又碰到一個不能說的祕密,只是問題比我想像還來得嚴重許多。既然沒人陪我去,我只好每天到學校去晃晃,長達一個月的拍攝時間,我也不急。後來一位當地人知道了我的任務,就自告奮勇的陪我去。有了他的陪伴,我就慢慢的幾乎每天在這條河的上下游遊走。不管是上游、中游或是下游,清早天才剛亮,搭在河道上面的矮式木棧廁所,就擠滿了人,就這樣穢物撲通撲通的落入早已是垃圾滿滿的溪水中,流到中游還有一些如豆腐工廠的人拿著鐵桶往河裡面撈水做器具的清洗。早先的說法是說用來洗豆子的,這是故意誇張誤導觀眾的伎倆,電視台經常用的方法,不過國家最高的學術研究機關也存在這種事,只能說shame on you!洗豆子還是用的是自來水,家裡洗菜也是,絕對不是紅溪河發亮的黑水。河面上看得到市政府派兩個人乘著竹筏用長長的竹竿撈著永遠撈不完的垃圾,特別是要出門的人就順便把家裡垃圾直接丟到河裡頭了。看到這些畫面,雅加達這輩子是不需要來的,搞得全身都是晦氣。為了追查紅溪河污染的情況,我沿著9公里長的紅溪河,到達雅加達西邊的當格朗縣Tangerang,也就是紅溪河的上游穆萊發河,河水沿著市中心達蘭雷歐Taman Leo這條路上,我們才赫然發現有三條水道匯聚於此,工業等有毒廢水在這裡嚴重打結,往下河水全是黑濁不動,往上則是一片清澈。這裡離當格朗水壩不遠了,已經見到幾個地方有人游泳。造成紅溪河污濁的元兇就在這裡,可惜沒人想知道,知道了也不想處理。當初昭告天下要安置河上的違建戶,但是受益的不是這些人,而是這些人的房東。結果一連幾天圍村燒輪胎抗議之後,他們就集體遷往紅溪河上游河邊的一個村子。這些事情當然都被掩蓋下來。興建一個新的村子和學校當然有更大的目的,但是說穿了,動機可議。我接著想知道究竟出海垃圾流量的情況。當地人好心的幫我雇了一艘小遊艇,陪著我去他們從來沒去過的出海口。我們看到的簡直就是奇景:一艘艘回程的漁船,少說也有上千艘,實在是壯觀到驚人的地步。我急著看出海口的情況,看到了簡直說不出話來。這樣每天慢慢漂流的垃圾,將出海口堆積成一座垃圾山,畫面和湯姆漢克Tom Hanks主演的電影The Ladykillers裡的場景是一模一樣。從出海口回來,我們很自然的跟在一艘漁船的後面,我也是心血來潮,就要我們的遊艇跟在後面,隨漁船靠岸,我想跟上去看看這些漁船到底在幹嘛?但是同船的幾個印尼人連忙制止我,意思是千萬不要跟著上去。我看他們那種害怕的表情,想起了我們這次來的攝助同事,他的父親就是被印尼海盜扣留過整整一年的時間。我看著上千艘漁船的陣仗,也考慮到了,我闖的可能就是海盜窩,但是那時候熱血沸騰,就是要跟著看個究竟。大家也實在拿我沒辦法,一上岸就是聽到漁船上的人一陣冷笑,很有闖入幫派的味道。接著就看到他們搬出漁獲上岸。由於天氣炎熱無法保存,於是直接在岸邊起10幾個爐灶,直接油炸保存。地上滿是魚蝦腥臭,我這才相信印尼人自己說絕對不會染上SARS的囂張話語。
好了,這下子紅溪河是弄明白了,問題是節目怎麼做?我決定用一個簡單的方法,就是自己看自己解釋。說到這裡其實是高深的學問,光這一點就可以教高階影像班一學期的課。紅溪河節目播出之後,自然造成多方的壓力與不諒解,大家還是相信原來的紅溪河是被他們的愛心清除乾淨,大家快樂的生活在善心人士的愛心之中。夢想總是美好的,但卻不是事實。當你知道早上在新建的村子看見新的居民,一晃眼工夫又出現在紅溪河邊的屋子,然後很驚訝的看著我,尷尬的比了一個“噓”的手勢,彷彿一切盡在不言中。
(註:地圖所示為紅溪河起點Kedoya村)

影片:印尼紅溪河promo

2012年8月10日 星期五

法國亞爾薩斯印花紡織博物館 The Museum of Printed Textiles


檢視較大的地圖

早些年我們是應了法國觀光局的邀請到亞爾薩斯做行程的開發,其中一個印象深刻的地方就是位於Mulhouse的紡織博物館Musée de l'Impression sur Etoffes。我們來的時候,博物館位在一棟新大樓裡頭,而主要的古典收藏則是有自己專屬的建築物。
來到這種國外的場子,總感覺都和我們本身有關連。大概是從小根深蒂固的觀念,總是覺得紡織絲綢是老祖先發揚光大的獨特發明。大家都知道起源是螺祖養蠶冶絲開始,螺祖沒嫁給黃帝之前是西陵氏,據說是因為觀看蠶寶寶吐絲的自然現象而得到的靈感。我們最驕傲的應該就是絲綢的部份。大概在孔老夫子時代,穿絲綢還不是社會主流,但是也就是在那個時候,已經慢慢在社會上衍生出一股無法阻擋的潮流。比較有趣的故事則是西元前53年,古羅馬時期和凱薩、龐培各立山頭的敘利亞總督克拉蘇Marcus Licinius Grassus不知道那根筋不對了,冒然的率領七個軍團直奔東方,只為了追回一個逃犯。一向勇猛善戰的羅馬兵團,最後慘敗在安息人那令人眼花撩亂的軍旗下。現在的人相信 ,這就是西方人第一次見到絲織品。
絲綢的故事真是充滿傳奇,亞爾薩斯的紡織博物館也很有故事性。這就要追溯至1833年,當時在Mulhouse的紡織廠成立了一個聯合組織叫做"Societé Industrielle"。起初這個組織是為了生產舊式的印花設計。為了找資料,於是大量蒐集當時國內外有關這方面的設計圖案與實品,給予設計師靈感的刺激。在當時就足足蒐集了3百萬的樣品,因為需要有地方堆放,在1880年就有了專門儲藏的房子,於是有了成立博物館的計畫。博物館剛成立之後,又有了當地紡織業和Societé Industrielle捐贈的樣品,因此到了1955年,有了正式的組織經營博物館。現在館藏數量達6百萬件,大概是全世界紡織樣式收藏最多的地方。館內的參觀房間主要是以歷史年代作為區分。這讓我想起現代服裝設計師經常得去印度取經,而這個紡織博物館,更像是一座超大型的圖書館。也許以後這些花布設計圖案全面數位化之後,更能造福全人類。只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卻是,現代數位影像的最大缺點就是無法解析這些花布圖案,產生彎曲混亂雜紋的長線條。也許這個博物館不是歷史性的博物館,仔細想想它也在暗示我們未來的方向。

Musée de l'Impression sur Etoffes地址:14 Rue Jean Jacques Henner, 68100 Mulhouse
電話:+33 3 89 46 83 00
以下照片取材自Musée de l'Impression sur Etoffes


Musée de l'Impression sur Etoffes

第三房的18世紀收藏

2012年8月7日 星期二

義大利羅馬許願池 Fontana di Trevi


檢視較大的地圖

電影自從發明以來,攤開世界地圖,大概真正能稱得上是大師級的,全世界也就20多位而已。其中最富想像力並且最有創意的導演,應該就是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這是電影界天才中的天才,一生不進電影院,卻能做出至高的電影意境。豐富想像力的基礎並不是電影技法本身,而是義大利所留下的豐厚羅馬文化。其中1960年「甜蜜生活」(La Dolce Vita)男女主角神遊許願池的ㄧ幕,成為了電影史上的經典,也是旅遊羅馬的必到之處。我每次來的時候都在許願池的旁邊,慢慢的回憶著費里尼的想像世界,然後氣定神閒觀望四周遊客的動靜。
說到許願池要回溯至西元前19世紀,古羅馬為了興建公共浴場建造了地下水道。到了1453年教皇尼古拉斯五世再度啟用古代水道,並著手建造噴泉。1730年教皇克里門十二世Pope Clement XII委由尼可拉沙維Nicola Salvi設計風格,一共花了30年,於1762年完成,是羅馬最後一座巴洛克作品,也是全球最大的巴洛克噴泉。
噴泉的正中央是海神普西頓Poseidon的雕像,是1762年Pietro Bracci的作品。兩旁是豐裕和健康女神。海神腳下拉著馬的則是水神Trita和大洋之神Oceanus。整座噴泉建在波利宮Palazzo Poli的立面,最上頭有四座女神像,代表四季。之所以有許願池的說法,可能來自於1954年的美國電影「羅馬之戀」(Three Coins In The Fountain),故事裡頭敘述如果將硬幣投入Trevi Fountain,就會有魔術般神奇的事情發生。我曾經做過一次,也就是背對著許願之後投下硬幣。後來大概跑過太多地方,發現只要有池子的,都會有些硬幣。之後我覺得往水裡丟硬幣真的很傻,就更樂得看人將硬幣往下丟了。
羅馬許願池



影片:La Dolce Vita- Trevi Fountain Sc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