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6日 星期五

澳洲搖一搖

有台灣人到澳洲旅行,因為見到了救護車行駛,駕駛自動將車子停駛於道路一旁,深受感動而選擇移民澳洲。雖然歐美先進國家都是如此,但是去過這麼多地方,說到真正的和善具愛心的國家,澳洲在我的心目中,排名世界第一。
澳洲還有更多的好,以媒體來說,她是唯一提供大量影像素材的國家。使用電影器材拍攝為數龐大的澳洲人文風情、地形地貌等資料畫面,包括了直升機空拍,而且免費使用。除了畫面一流之外,手法更是出奇。我觀察了好幾年,感覺畫面越來越具像,一直到看到了一連串的搖晃鏡頭,才第一次見識到搖晃畫面也可以成為一種藝術。以紀錄片的形式來說,最高境界要求不上腳架,但為了穩定畫面,有了新的美學概念和方法;或者說就算是搖晃可以剪輯的鏡頭,就會有目的性,但這個目的性質是單一的,不能有多種企圖。但是澳洲這種拍攝方法已經是見山不是山了,它不像一些廣告影片帶有快速變焦變距的方式,我第一時間腦袋出現了一個代碼:Shake,而且我要用我的方式將這些素材串在一起。我是以一種感念的方式來詮釋,一方面感謝拍攝者,一方面感謝澳洲辦事處與澳洲旅遊局,最主要就是想有這麼一點機會參與其中。影片是在2007年1月就剪輯完成,從沒有發表過,目的也是希望大家一起來感受澳洲另一段的精彩。

影片:澳洲搖一搖 Shake The Australia
http://youtu.be/BlF9WniUwVQ

2014年5月15日 星期四

瓜地馬拉總統府旁擦鞋童的故事

瓜地馬拉總統府的廣場佔地並不大,那天我被陽光穿出雲層映照在水池的光彩給吸引住,就在此駐足拍照。想起了附近開雜貨店的台商朋友告訴過我們一則真實故事。
雜貨店只是三個長形玻璃櫃拼起來的小店舖,很像40年前台灣場景。經常到了傍晚就有小學生拿著零錢來買鞋油。故事的起頭是說,在郊區的小學,最後一堂課開始的時候,就有小朋友舉手向老師告退,然後和比較大的哥哥們坐公車進市區。由於沒有錢坐車,必須由大哥哥們護航逃避查票。如果查得嚴,就必須趕緊下車,換另一班車到市區。總統府廣場因為人潮較多,於是他們會分成兩組人,就在街上賣起玉米餅並且替路人擦鞋。如果鞋油不夠,就會去台商開的店拿貨,當然是用最便宜的價錢給這些小孩子。由於家裡經濟收入ㄧ部份要靠他們,老師才會允許他們提早下課。聽了這樣的故事,對台灣的小朋友倒是很好的啟示,不過要引起共鳴,除非是親自見證。以紀錄片的題材來說,還真是一個有畫面的故事。
瓜地馬拉總統府廣場


2014年5月14日 星期三

格陵蘭漂泊 Drifted in Greenland

來格陵蘭最大的收穫應該就是視野的開闊,這導致了心裡真正的開朗!1999年轉換跑道,負責另外一家電視台的海外節目,那時是週一到週五每天半個小時的帶狀節目,我們所有人員在3月15日正式報到,4月4日開播,主要戰力是4位導演各帶一位執行。現在回想起來真是膽子夠大,體力充沛,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其實戰力驚人。在管理上大家對紀錄片格調的嚮往是一致的,但對要去哪個國家,怕有路線之爭。近距離的國家大家不會有意見,一直到有一次要出差去巴西,我想就派當時組裡最強的導演,大家就沒話說了。沒想到這位導演居然說出了我們一輩子難以忘懷的話,他說自從跟我去過格陵蘭,再去哪裡都無所謂了!其他導演雖然沒去過格陵蘭,也聽得懂其中含意。從此後我們經常出國,沒有人堅持一定要去哪裡。我們的作業模式更誇張,出任務之前先找一家餐廳,打開世界地圖,理性的討論出國路線和任務分配,接著就回公司訂機票和辦簽證。
當時在格陵蘭拍攝的最後一天,我們坐船從Ammassalik回到Kulusuk,主要還是在極北的海域近距離觀賞冰山,這又是人生一段奇景,一座座鬼斧神工的大自然冰雕,是超乎可以想像的範疇,出奇又壯麗,真是歎為觀止又令人折服。在船上的拍攝需要克服風浪的顛頗和極地的酷寒,我們也只能拿出畢生所學和海浪一搏,當然不久還是被打敗了,躲進了船艙。約莫過了一個半小時,所有人腦胃翻騰之際,船隻躲進了一個小彎,不遠處有一座冰山。同行的其他人有嚴重的暈船,只有我和這位導演換乘小船爬上了冰山。近距離才看到原來冰山完全是雪花結晶構成,真是奇特。而從冰山俯視海灣,則有一種極地放逐的滄桑感,冷列的淒美。就是這樣,將這個小片段寫成「漂泊」,文本如下:

漂泊

仔細的傾聽
山川大地將告訴妳一些事情
想像著若是搭乘豪華郵輪
就少了一點味道
一種飄流的
孤獨感
可曾嘗試著
極北海洋中的漂泊
而妳知道
一向知道
不同的角度
可以看到不同的景致
有時更好的景色
妳必須再往前
跨一個大步

就是這樣在又冷又暈的情況下,我們對人生有了更進一步的體會。一年後,我和一起去爬冰山的導演,從墨西哥北邊追逐一個故事,繼續深入沒水沒電的村落,路途上遇到像是海市蜃樓的綠洲。又過了兩年,還是和這位導演同事到了多明尼加,當地官員希望我們去看一所偏遠破敗的小學,我們以自身的經驗,告訴當地負責人,途中一定會碰到美景的。果然在偏遠處,轉彎後赫然看見一大片甘蔗田,負責人說,這是她來多明尼加快20年所看過最美的風景。確實,我們在格陵蘭學了很多,也將這些啟示放在心上。
影片的結尾是要歌頌這片土地,文本如下:

這一片地

踏上了這片地
深深地留下痕跡
我像花草綠苔
將臉貼在地上
親吻著她
足跡深陷
吻痕深刻
最後
我知道
在夢裡
我的圖畫
已悄悄的
上了漆

影片:格陵蘭漂泊 Drifted in Greenland
http://youtu.be/ZrQAb76qJ0A


格陵蘭開場 Greenland-The Opening

前陣子家人提起了冰島的事,讓我突然想到格陵蘭,還有些沒有發表的作品,雖然已經是1998年9月的事了,卻是一生中最精彩的旅行之一。原本去之前寫了一則短故事想隨興拍攝,可是當地要價維持北歐的生活水準,我們沒有這樣的經費,只好將在格陵蘭的拍攝分成一段段小主題呈現。在格陵蘭的收穫是可觀的,說來很難讓人相信。舉例來說,格陵蘭應該擁有全世界最好的廣播電台,就算設備不是最好,但是節目水準播音方式,至少我去過不少的地方,學的又是廣播電視電影製作,其他各地跟他們還有一段不小的差距。因此我們的確是幸運的,親耳聽到原來廣播可以有這樣攝人心扉的境界,那才叫癡狂。另外一個例子是,格陵蘭擁有世界一流的抒情搖滾樂團,最重要的是Taakku,當然網路上幾乎找不到他們的資料,如果當初沒有踏上這塊土地,還真是錯過了生命中還有悅耳的聲音。這大概也是旅行的目的,開闊視野,結識友人,並珍藏感情。
贊助我們的旅館老闆幫我找了一塊格陵蘭20世紀初的拍攝影片,看起來像是另一段「北方的南努克」,但是就算是20世紀末來到這裡,也不覺得有什麼特別的改變。然而黑白的影片給了我整部片的靈感,就由圖畫、顏色、夢境著手,至少解決了開場的棘手問題。後來稿子寫好,轉成英文,再請當時在丹麥駐台辦事處的Line Bagger-Hansen女士幫忙配音。後來完成的影片長15分鐘,除了在這裡分段播出之外,這麼多年來從沒有對外發表,那時剛好原電視台也結束營業,我們也只好轉換跑道。這部小作品曾經是我在創作上的一個高峰,以為自己的能力也就到這裡了,換工作之際,也展開了另一段創作上長期的摸索。

影片文本


我從沒有過彩色的夢
夢裡千輪迴旋
只知道
我的夢
從沒有褪過色
因為我不曾擁有
那上了漆的圖畫


影片:格陵蘭開場 Greenland  The Opening
http://youtu.be/gsVFyYmWBK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