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30日 星期一

冰島音樂祭開場

西元九世紀的時候,挪威一個部族族長Ingólfr Arnarson派遣他的先遣人員抵達了冰島這個島嶼。那時候正好是冬天,這群先遣人員不知道這個島到底長個什麼樣子,就登高望遠。一看,乖乖不得了,全都是冰,這個島的名字就這樣莫名的到來。我們來冰島拍攝,主要贊助我們的對象是芬蘭航空和冰島航空。兩家航空公司也很有意思,明明可以把我們直接從赫爾辛基送到雷克雅未克,卻是兩家講好了,誰也不吃虧,非把我們放在中間不可,也就是我們坐芬蘭航空從赫爾辛基先到瑞典斯德歌爾摩,再由冰島航空把我們接到冰島。回程的時候也是一樣,只是中間停留點換成了挪威奧斯陸。一抵達雷克雅未克就見到機場滿滿的人接送飛機,看見許多年紀很輕就當媽媽的少女。來接我們的是冰島航空特地派來的司機兼導遊先生,他才46歲,已經是一個6歲孩童的阿公了。之後芬蘭的朋友就笑說,那是因為冰島天氣冷沒事情做,大家只是把它當成消遣的話題。如果有機會好好在冰島走走,你就會了解,同樣是北歐人,彼此還真是欠缺了解。
出來機場對冰島的第一個印象是,冰島沒有樹木。雷克雅未克的樹木是特別引進與悉心灌溉的成果,有一點像亞利桑那州的鳳凰城,只是氣候土壤完全不同。因為沒有樹木,山形裸露,像是刀削的一樣筆直。正當我們開始欣賞奇麗的風景時,導遊先生接著介紹的話題,你大概聽了就想買下班機票離開。他說冰島是世界上地震最頻繁的國家,我們聽了,還真是不敢相信,不是日本或紐西蘭嗎,怎麼是冰島最多!我們這種拍攝隊伍,神經很大條,既然來了,就不管那些事了,所以很快的就忘掉了。到了冰島航空自己經營的旅館,冰島航空的經理拿出一堆空白機票,很客氣又豪氣的告訴我們,你們想去那裡都沒問題。我們看看他手上的機票,知道他的意思,也謝謝他的好意。我們也有我們的原則,盡力做好本分事,一切就按原定計畫走就好了。一切都是新的開始,以下的影片是我們在冰島拍攝的開場,這種瑰麗絢爛彷彿是地球以外的場景,還只有冰島得天獨厚的環境才能看到。


影片:冰島音樂祭開場(請點擊以下網址收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8CP8dctGhg



義大利布塞托Busseto和威爾第出生地Le Roncole


檢視較大的地圖

2001年適逢威爾第Giuseppe Verdi(1813-1901)逝世百年紀念,義大利盛大的在全國各地舉辦紀念音樂會。台灣青年交響樂團被邀請至義大利北部,與當地合唱團共同演出,共襄盛舉向大師致敬。我那時剛好是這個樂團的志工,很榮幸一同前往,擔任攝影的工作,留下深刻難忘的旅程。
當時的台灣青年交響樂團,由各大專院校音樂系遴選出有潛力的年輕人,予以培訓,目的是希望台灣的年輕人,有更多國際演出機會與觀摩,可說用心良苦。既然是紀念威爾第的活動,自然要拜訪威爾第的出生地Le Roncole現在稱作Roncole Verdi。Roncole Verdi屬於帕爾瑪Parma省,靠近Busseto。我們懷著景仰的心情抵達這裡,磚頭砌成的農舍保持完好。台灣青年交響樂團德國籍指揮告訴我們說,威爾第除了是偉大的作曲家之外,也是一個農夫。他曾經說過:我曾經是,也永遠是Roncole的農夫。聽到了指揮這樣說,原本抱著一顆肅穆的心情,頓時覺得這個地方親切了起來,聽說威爾第農作的工夫不遜於作曲,這可以說明創作的環境,不限於一隅,僅限於心思。德籍指揮接著帶我們來到Busseto,他自己說最喜歡義大利的小鎮,就是此地。當然他是緬懷威爾第才這樣說的,不過看膩了大城,就會越來越懂得欣賞小鎮的優閒。Busseto最主要的地方就是威爾第廣場Pizza Verdi。廣場上最主要的建築是13世紀的Rocca城堡,現在看到的是19世紀重新翻修的樣貌。來到這樣的小鎮,其實最好是什麼事都不做,包括照相,到廣場西側的磚造房Caffe Centrale,享受溫柔的夏日陽光。
威爾第出生地Le Roncole




威爾第曾經耕作過的田

Busseto的Rocca城堡

Busseto威爾第廣場Piazza Verdi






2011年5月29日 星期日

芬蘭赫爾辛基


檢視較大的地圖


旅行一段比較長的飛行,又沒有直達的飛機,為了節省時間與體力,最好選擇向北飛,再轉機到目的地。如果是去美國東部,比較好的選擇是先飛西雅圖;去西歐,其實芬蘭赫爾辛基才是歐洲對外的門戶,理想上是台北經北京到赫爾辛基,是到歐洲花費最少的一段航程。
芬蘭有千湖之國的美譽,其實這個說法並不正確。全芬蘭一共有18萬個湖泊,總人口數5百多萬,其中1百多萬人住在首都赫爾辛基,經過加減乘除扣掉一些城市的居民,你如果到芬蘭的鄉間走走,就會發覺幾乎每戶人家的後院都有湖泊。享受過芬蘭浴之後,就跳到湖裡面浸水,這種生活才真正叫做「人間」。
芬蘭自12世紀以來被瑞典統治了600年,雖然被歸為北歐民族,但其實芬蘭和瑞典完全不同。芬蘭人知道自己是東方民族,和愛沙尼亞使用相似的語言,系出高加索西側,和斯堪地那維亞語系的瑞典南猿北徹。赫爾辛基是瑞典國王Gustav Vasa於1550年興建的都市,在芬蘭排名第六古老,1812年才被定為首都。旅客最先接觸的是赫爾辛基的Vantaa機場,我們曾經有機會替芬蘭航空拍攝宣傳影片,在這個機場足足拍攝了六天。每天進進出出機場跑道及各項設施,發現機場的燈具都是翅膀形狀,覺得這個機場一定有他的設計理念。問遍了機場的工作人員,居然沒人知道答案。最後機場人員快點請出原設計者,才知道設計靈感來自飛雁的隊形,兩座主要的航廈就是呈V字形,其他的設計也是以此為中心概念。最早這個機場是為了1952年赫爾辛基奧運而興建,陸陸續續在1990年代完成現代玻璃帷幕式建築,得到過幾年的歐洲最佳機場評比。
88%的芬蘭人信奉路德教派,赫爾辛基的白教堂Johannes Church,是赫爾辛基最重要的宗教建築與地標。1%的人信奉東正教,Uspenski教堂是典型的代表。另外一個值得參觀的教堂就是岩石教堂Rock Church,在堅石中鑿成,除禮拜外,也常舉辦音樂會。西貝流士紀念碑Sibelius Momument看上去像古典管風琴,仔細問了一下,才知道原來設計是做成森林的象徵。西貝流士於1899至1901年之間,在俄國的壓迫下,完成了芬蘭頌。1904年他移居至赫爾辛基北方38公里的鄉下Järvenpää,將房子命名Ainola,意思是太太Aino的土地。他在這裡完成了畢生七首交響曲的五首,他的國民樂風激勵了無數的芬蘭人,使得命運多舛的芬蘭,在異族壓迫下得以繼續生存。今天看到的芬蘭婦女大多是短髮,這和她們歷史際遇有關,特別是在一次大戰,男人都抓去當兵,女人就成為了全家的支柱,訓練出芬蘭女人堅毅率真的一面。
另一個值得前往的赫爾辛基景點是離島Suomenlinna,這是瑞典帝國18世紀建造的堅固堡壘,用以防止俄國的攻擊。1917年芬蘭獨立之後,這裡仍是軍事要地,1983年開放成為觀光要地。


影片:芬蘭赫爾辛基(請點擊至以下網址收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EIfO0yZLn0




2011年5月28日 星期六

瑞士琉森Luzern的湖光山色


檢視較大的地圖

旅行的目的和意義究竟何在?有些人想過,但是沒有確切的答案;有些人有答案,但是答案不會是一個標準。我自己問自己,其實關鍵處就是:自我體會。旅行依人生的歷練,它本身就和人生道理掛在一起,意思就是說,旅行跟人生一樣是分層次的。你在40歲時,和30歲對人生的體會不一樣,旅行夠久夠遠,也會有體會上的不同境界。我自己的體會是:旅行最終的目的是開智慧。開智慧可以改變一生,也可以決定一生,這麼重要的體會,有時不是靠書本,而很可能是在旅行的時候發生。在走到這麼遠之前,旅行的意義就是增廣見聞,擴充自己的知識庫,期待將來開啟智慧的一天。

琉森湖邊大柏樹

琉森湖







卡貝爾木橋夜景

1645年重建的文藝復興式豪夫教堂Hofkirche夜景



卡貝爾木橋與天鵝

琉森情侶



增廣見聞重要的是,旅途上的驚歎!瑞士和其他歐洲國家在景觀上完全不同,這個不同是比較的結果,就是因為截然不同,因此才顯得瑞士充滿驚嘆!怎麼樣可以有著難以忘懷的驚嘆?重點就是你去瑞士之前的前一站是那裡,也就是說從那裡進到瑞士很重要,這個對比的結果,才可以顯示瑞士處處湖光山色的氣魄。我個人的經驗,比較建議從米蘭經過17公里長的St. Gotthard公路隧道或2010年通車,全世界最長57公里的Gotthard Base高鐵隧道。這像是穿過時空隧道一般,從彼端到另一端,突然湖光乍現於黑室之中,瞳口放亮的同時,嘴巴也驚叫的合不攏嘴。
瑞士琉森是著名的景點,一個典型瑞士湖光山色的代表。一年中最值得到訪的日子就是7月31日,因為隔天8月1日是國慶日,前一天的晚上吃過飯後,琉森的居民會帶著小朋友們,到湖邊放燈籠。這也是令人驚訝的事情,小朋友手裡拿的燈籠和我小時候拿的紙燈籠是同一個樣子。我就說嗎,來到瑞士,還真的是穿過時光隧道而來。夜晚的放鞭炮提燈籠,真像我們的元宵節。而後逛了一圈湖邊,大約10點鐘,整個湖邊突然的安靜下來,好像居民都講好了,只能鬧到十點。
琉森最重要的地標就是卡貝爾木橋Kapellbruecke,舊時譯為教皇橋。建於1333年,1993年不幸毀於火祝,於隔年修復舊觀。這篇文章所刊載的照片,是在1989年,可以一睹火災前木橋的真面目。橋中的八角塔是一座水塔,屬於舊城牆的一部份。那天所有的時間都花在橋邊拍照,我們要的不多,只想拍到一張好照片。等待天鵝和橋做搭配,只能靠想像,天鵝不會依照我的命令前進,剩下就是等。那時一張好照片已經看到了,就看天鵝配不配合了。接著我請過路的情人拍照,他們笑的很開心,配合我的要求,順利的留下珍貴的畫面。

法國亞爾薩斯自然博物館The Ecomusee of Alsace和鸛鳥Stork


檢視較大的地圖

遠在上個世紀1999年的時候,法國觀光局為了開闢亞爾薩斯的觀光路線,安排了國內幾家大旅行社代表,前往亞爾薩斯做實地的參訪考察。在那個時代,旅遊的熱門路線,仍是脫離不了歐洲各大城市的連結。隨著觀光客戶的需求,市場上另闢路徑的時代也慢慢成形。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我們以媒體的角色,很榮幸的參與開發新市場的機會。

亞爾薩斯自然博物館




處處可見屋頂上的鸛鳥巢








鸛鳥復育區








亞爾薩斯就是小時候讀的課本「最後一課」的真實場景所在。本篇文章想嘗試介紹一個特別的地方:亞爾薩斯自然博物館,法文是Écomusée d'Alsace。它的位置在亞爾薩斯兩個重要城鎮科瑪Colmar和慕爾豪斯Mulhouse之間的Ungersheim小鎮上,距離Mulhouse只有17公里。這個博物館佔地100公頃,始建於1984年,是歐洲最大的露天博物館之一。收藏著12世紀到20世紀初,亞爾薩斯典型的鄉村房子和穀倉,是經過一磚一瓦的拆解原來鄉下的房子,在這裡組裝完成。和許多地方的民俗村一樣,你可以看到古時候的鐵匠、冶金製銅師、手工藝師傅、馬車匠和陶藝家等等在這裡生活,彷彿回到印象中電影17、18世紀的場景,但和其他地方不一樣,而且是非常獨特的,就是亞爾薩斯風格的農舍。每個農舍的屋頂都有一個鸛鳥Stork鳥巢,據說是亞爾薩斯的居民不捨每年鸛鳥北歐與非洲長途往返,安給牠們的休息站。這種貼心的安置,在候鳥路線上的國家,也有類似的措施。只是像亞爾薩斯這樣幾乎是家家戶戶都有一個巢穴提供住宿,真是蔚為奇觀。我一直到住在鄉下才比較了解什麼是生活。今天有一隻壁虎從窗戶邊倒掛著,瞪著兩隻大眼睛偷看我在做什麼,我回瞪了牠一下,立刻嚇跑躲起來了,看了我自己都覺得好笑。這個世界其實並不寂寞,我們不是獨自生存,有萬物陪著你,就在你的身旁。亞爾薩斯的村民大概就是擁有了大自然,而能從其中展現智慧吧!

2011年5月26日 星期四

西班牙莫西亞自治區Murcia地中海濱 El Mar Menor的泥巴浴


檢視較大的地圖

世界上使用天然海泥成為療養勝地的地方,最著名的就是死海的泥巴浴 Mud Bath,其他國家也各有標榜治療風溼、皮膚病和美容功效的泥巴浴。如果你有遠離熟悉的地方,投身在另一個國度,和一群外國人玩泥巴的經驗,那真是一回驚訝難忘的旅行。
西班牙莫西亞自治區位於地中海邊,右邊的省分是我以前比較常去的瓦倫西亞省。當初能夠有機會到Murcia,純粹是巧合。後來去了兩次莫西亞之後,很榮幸被省政府邀請去製作電視節目。這是我做電視後,第一個出國製作節目的地方。從影片可以看得出來,我們年輕時技法還不純熟,也是太貪心了,在短短10天的時間,要製作2個60分鐘的節目,得到的結果就是素材不夠,還要回頭跟莫西亞政府借影片剪輯。
不管時間過了多久,我們心存感謝那些資助過我們的政府單位,尤其特別謝謝莫西亞政府。我們因為這一趟的旅程,開啟了我們之後所有的國外拍攝行程,也有不枉此生的感慨。
Mar Menor 的意思是比較小的海,地理位置實在太特別了,它是被長達22公里細長的珊瑚礁沙洲,切割出來形成的潟湖。莫西亞的代表葛先生當然以莫西亞的產品為榮,但是特別是到了Mar Menor ,他一直告訴我們,等一下看到老人家,全身塗滿泥巴,很有意思。我們看不到,真的只能想像,卻想不出塗滿泥巴,究竟有什麼意思?政府安排的地點是La Manga這個地中海邊的沙洲渡假勝地,拜訪的泥巴浴場所則是一家叫Cavanna的旅館。等真正到了當地,看到老人家被服務人員塗了滿身黑漆漆的泥巴,老人家就突然變成了小孩般的可愛。更妙的是,當他塗完全身,走進另一個房間,另一個朋友本身已經上了泥巴,看見朋友進來,好像忘了自己身上的泥巴,看起別人來是越看越有趣。我們在一旁拍攝也是覺得太好玩了,以致於鏡頭搖搖晃晃的。個中滋味還是要親自來體驗一次,不知道鏡頭有多少的穿透力。
Mar Menor的泥巴含有碘和鹽,用來治療關節炎、風溼及各種酸痛。整個程序是:先在皮膚上做一層水按摩,也就是spa刺激全身12分鐘。接著用泥巴塗滿全身,以日光浴的方式晾乾半小時。最後的階段,以磁化的水淋浴並用按摩去除泥巴,以提高泥巴的作用。全程約需一個小時。


影片:西班牙莫西亞 El Mar Menor, Murcia(請至下列網址收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7JZMnef33c

2011年5月25日 星期三

古巴的迷惘空拍


檢視較大的地圖

大凡電視節目做久了,都會重視收視率。內行人所知道的收視率,和觀眾甚至廠商所知道的收視率是不一樣的。這個有學問的內涵,可以開一門課好好講講。簡單的說,品質高又水準好的節目,收視率一定很好。所有人心中刻板印象認為節目夠好,可能會造成曲高和寡,特別是製作電視節目的人就是如此認定。最後的結果就是觀眾拿著遙控器一直轉台,找不到好的節目看。我們一直在執行愚民政策,其實電視比政治來得更嚴重。不提這個了,我之所以提收視率的問題,是因為現在的這篇文章,講的是飛機空拍地面的事情,畫面構圖又不好,為什麼不顧觀眾轉台的風險,還執意刊登。問題就是,這個空拍的土地,還真的跟一般的土地很不一樣呢。

空拍神祕古巴













機場旁的椰子樹

以古巴國父Jose Marti命名的哈瓦那機場


2001年還在幫大陸中央台出外景,接到命令希望我們去一趟古巴。能夠去當然好,問題是以當時的條件,去那裡能夠探聽消息,到底要怎麼去。當時最直接的想法是經過佛羅里達轉巴哈馬,再進古巴。我請了最尊敬的佛羅里達州代表幫我打聽行程,最後得到的答案卻是,古巴怎麼去還是不知道,不過已經安排好佛羅里達的拍攝行程。我們真的是陰錯陽差,就這樣在4月份的時候,去了佛羅里達。我和同事後來在美國的最南端Key West的海邊,望著對面只有80海哩距離的哈瓦那。兩人相視苦笑,雖然佛州很棒,但是我們原本是要去古巴的,怎麼會坐在海明威寫「老人與海」的地方。記得那天霧茫茫,我們也只能呆呆的看著前面的目的地,只知道這輩子應該不可能去的了。
回台灣後,公司居然告訴我們,得到墨西哥航空的支持與贊助,安排在2個月以後,也就是6月到古巴出外景。天底下哪有這種事情!真的是做夢。
我們結束墨西哥的拍攝工作,工作同仁都很期待去古巴。當時在飛機上,我卻有不一樣的想法。我們完全不知道古巴究竟是怎麼一回事,雖然連絡好了,到底可不可以拍攝,我實在沒把握。原因是古巴是世界上少數還存在的共產國家之一。我自己就曾經有著血淋淋的經驗,像越南對拍攝作業是實行全面的檢查制度,我帶進去的帶子要先檢查,之後拍完還要送審,另外還有很不好的事情,請自行想像。在不堪其擾的情況下,接到台北駐越南使館的電話,採取人機分離的政策,意思是要我先行趕赴機場回台,機器行李以後再想辦法送回台灣。越南官員有意扣留,不知到底是人還是帶子,反正接到代表處的電話,知道事態嚴重,立刻回台。我因為有這樣慘痛的教訓,怎麼能夠相信共產國家?真的不知道攝影機會不會就這樣被扣留。當時抱著如果古巴拍不成,就只好打道回府的無奈。當時想,唯一可能拍到的機會,也就是可能唯一有古巴的畫面,只有在飛機上的機會。不誇張,當時真的是這樣的想,所以在得到航空公司同意的情況下,就在飛機上對著古巴的土地猛拍照片,很可能是最珍貴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