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31日 星期二

古羅馬大廣場 Foro Romano


檢視較大的地圖

來到羅馬,一定會來到羅馬帝國的權力行政中心,古羅馬的公共廣場Roman Forum。這個廣場介於帕拉丁山Palatine Hill和卡皮托利山Capitole之間,這裡有一條河叫做維拉布羅河,河水沖蝕石灰岩河床,最後形成了現在的廣場低地。遊客來的時候,很容易乘坐地鐵到圓形競技場Colosseo。從圓形競技場往大廣場走,會先看到羅馬最大的凱旋門:君士坦丁大帝凱旋門Arco di Constantino,這是西元35年君士坦丁大帝從馬森奇奧皇帝奪回權位所建造的勝利紀念物。接著走聖道Via Sacra約200公尺就會遇到提圖皇帝凱旋門Arco di Tito,也就正式的進入了大廣場。提圖皇帝凱旋門是最古老的凱旋門,是西元81年元老院為了提圖皇帝征服耶路撒冷所興建的勝利紀念。繼續沿著聖道走,右手邊是現存廣場中最大的遺跡:馬森奇奧皇帝教堂Basilica di Massanzio,是西元四世紀古羅馬帝國最後興建的神殿。再往前的左手邊是聖火貞女之家Casa delle Vestali和聖火貞女神殿,這是6名守護神殿的巫女的居所和廟堂。該廟堂的正對面是安東尼和法斯提娜神殿,這是安東尼皇帝紀念愛妻法斯提娜所蓋的神殿,後來他自己也葬在這裡。神殿的前面還有一個神殿,是西元前五世紀,紀念聖戰士卡斯特爾和波克斯的神殿Basilica di Castor e Pollux。這個神殿的前面和對面是朱利亞會堂Basilica di Giulia和艾米利亞會堂Basilica di Emila,前者是裁判所,後者是商業交易所。商業交易所的前面就是著名的元老院Curia,西元四世紀的建築遺跡。對面是佛卡紀念柱Colonna di Foca。聖道的另一端就是塞維斯皇帝塞凱旋門Arco di Septimius Severus,是西元203年塞維斯皇帝慶祝打敗帕提亞人所興建的紀念。最後沿著蜿蜒的小坡道爬上卡皮托利山丘,有著最佳的俯瞰景拍攝部份古羅馬大廣場的樣貌。我是來了幾次,每次都和不同的人來,也是往事怎堪回味。在這裡容易遇見結婚的家庭,來這裡象徵著愛情可以常常久久,千古不變,這是人們心靈的渴望。


君士坦丁大帝凱旋門

提圖皇帝凱旋門

提圖皇帝凱旋門



佛卡紀念柱

塞維斯皇帝塞凱旋門


俯瞰古羅馬大廣場

2012年7月28日 星期六

梵蒂岡 Vatican 聖彼得大教堂 St. Peter's Basilica


檢視較大的地圖

暑假之前看著旅遊版的報紙廣告,看到都想笑出來了。我覺得旅遊界有些也不把旅行這件事當一回事,還以為暑假大家都放假,想海撈一票。結果什麼樣的行程都有,根本就是胡弄旅客一番。問題就出在業界有意無意的隱瞞真實,旅客又在資訊缺乏的時候,也糊裡糊塗的被事實隱瞞。這牽扯到服務觀念的問題,也許海外旅遊對旅行社來講,不就是許多許多次的其中一次;但是對某些人來講,可能是一生中唯一的一次,那請問這些服務公司有這樣的態度嗎?如果說好不容易出去一次,那就更應該謹慎選擇什麼季節該去哪裡以及特別應該去哪裡。也許有人會說每個地方四季都不同,都應該去看看,那是針對經常出國的人來講,這沒問題,但是事實卻是有機會跑來跑去遊山玩水的人,還真不多。
既然大家都難得出去一趟,選時節、地點很重要。如果是經常出去的人,除了選季節和節慶之外,其實選日子也很重要。比如說梵蒂岡如果只有一次機會造訪,那就要選星期天過來。原因是星期日的早上,教堂裡有彌撒祭典,規模以及方式都和台灣有些不同。我這個天主教學校畢業,大學又是混教堂社團的人,來到教宗彌撒之地,自然有著一種震撼。我也有幸看過幾乎所有台灣駐梵諦岡的外交影片,看到的是一種隆重的尊嚴,讓人動容。
算算一共來過梵蒂岡四次,每次都是沿著台伯河散步過來,前幾次是白天來晚上也來。這裡是全世界最大的教堂,由於廣場的配置與本身簡潔的線條和比例,感覺不出這麼的大。西元64年,使徒彼得被暴君尼祿釘在十字架上。後來聖彼得的墓地成為信徒的朝聖地。西元四世紀的時候,第一位基督教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在墓地的周圍開始興建一座教堂,就是君士坦丁大教堂。1377年,教廷從亞維儂搬回來的時候,君士坦丁大教堂的結構已經開始毀壞,於是有了興建新教堂的計畫。教皇尤利烏斯二世在1506年請了布拉曼特(Donato Bramante, 14444-1514)開始設計穹頂和希臘十字架的部份,設計的構想是想把萬神殿放在君士坦丁大教堂的上面。布拉曼特過世後,拉斐爾接手,放棄了穹頂設計。直到1546年米開朗基羅接手之後,又恢復了布拉曼特的原設計,重新設計了圓頂。米開朗基羅過世之後,設計又更改了。1626年教皇烏爾班八世(Pope Urban VIII)雖然啟用舉行祝聖禮,但是他還是請貝尼尼(Giovanni Bernini,1598-1680)繼續未完成的工程。貝尼尼除了在內部建造一座青銅祭壇聖傘體Baldacchino之外,主要就是建造聖彼得大廣場。他設計成一個橢圓形,周圍圍繞284根四重列柱,形成供四輪馬車通過的柱廊。廣場的正中間安置1586年的方尖紀念碑,而從廣場上某些特殊的地點望向列柱,都成了直線。越過了大廣場,教堂是從左側讓遊客排隊進入,和我們廟裡右進左出的方式不ㄧ樣。門口站的衛兵像是服裝展示的瑞士衛隊,說是米開朗基羅的設計,其實並不正確。瑞士衛兵是教皇的私人衛隊,遠在1505年就由200位瑞士傭兵組成,500年來服裝都沒變過。教堂裡面除了有機會望彌撒之外,最值得一看的就是在西斯汀禮拜堂(Sistine Chapel)抬頭仰望米開朗基羅不朽傳奇神話般之作:創世紀和最後的審判。看到的時候,每個人臉上絕對不是三條線,而是滿滿的五個驚歎號!!!!!
1989年的梵蒂岡

聖彼得大教堂

聖彼得大廣場


瑞士衛隊

聖傘體

2012年7月26日 星期四

西班牙巴塞隆納奎爾公園 Park Güell


檢視較大的地圖

離開聖家堂,我們還是決定繼續用走的去奎爾公園Park Güell,也就是地圖上看上去三公里遠的地方。可是我們忘了這座公園是在山坡上,所以後半段基本上是用爬坡的方式上去。非常富有的紡織實業家奎爾Eusebio Güell受到了19世紀末英國興起的花園城市概念,希望高第幫他在巴塞隆納的西北方郊區蓋一片60塊地的花園住宅區。時間從1900年開始,蓋了兩棟和一個樣品屋後,因為地處偏遠山區,乏人問津又有社區的阻力,這個計畫沒能實現,倒是蓋到了1914年陸續完工了警衛室、市場、廣場等,算是蓋出了除了教堂和住宅以外的一片公園。一次大戰和1918年奎爾先生的辭世,公園只好被迫停工。到了1922年被市政府買下,成為現在所看到的公園。進去前就在想,高第到底會蓋出一個多麼奇妙的世界?入口的右邊房子是給社區用的管理站,左手邊就是童話般的警衛室,它的旁邊是賣紀念品的小廳,理因是遊客的最後一站,不過剛好廁所又在它的旁邊,因此也是許多人的第一站。門口往上走就是通往百柱廳的階梯。爬到一半就會看到著名的彩色火蜥蜴。總是有人圍著牠照相,象徵來過這裡的紀念照。因為排隊照相的人實在太多,我們是回來的時候看到剛好沒人,才匆忙的照了一張照片作紀念。百柱廳共有86根柱子,是高第原來設計的市場。柱子頂就是鋪著黃沙的廣場,廣場的兩邊就是取材自神話的海蛇印象波浪椅。坐在這裡可以俯瞰整個巴塞隆納市,遊客通常是不想走的。真想走的話,再沿著廣場兩旁的樹狀長廊,由另一頭往下回到百柱廳,最後再去看看火蜥蜴ㄧ眼,到底牠能不能抽出一點空呢?
奎爾公園入口

階梯回看入口處

火蜥蜴

百柱廳和廣場

廣場波浪椅

波浪椅俯瞰巴塞隆納

樹狀長廊

2012年7月25日 星期三

西班牙巴塞隆納聖家堂 La Sagrada Família


看完了米拉之家Casa Milà,我們決定用走的去聖家堂,主要的原因是我們住在郊區,已經坐了很長的一段火車,加上是很久以來第一次來到巴塞隆納,特別想慢慢的看著這座城市。從米拉之家的頂樓一眼就看到聖家堂,不到3公里遠,我們就在中途找了一家餐廳,解決中午的問題,仰望著聖家堂,一路拍照過去。2009年的門票是26歐,大家也都知道票價的意思,就是我們也是出錢給這個蓋了一百多年,還有好幾代才會完成的教堂,盡一份力共創歷史。雖然是美好的宣傳用辭,其實也不必如此,光就建築物本身,所有的旅客不管信什麼教派的,應該都會帶著一點虔誠的敬意,主動送上錢來,目的也就是對藝術歷史的瞻仰、憧憬和朝拜。就像假使現在有個泰姬瑪哈陵要蓋,遊客自然奉上,可惜我們生不在那個時代,應該說還好還有個聖家堂。
聖家堂1884年動工,進去一樓的中間大廳圍起了一大塊建築施工用地,在排隊進入展示廳的時候,可以現場親自目睹正在施工的狀況,感覺裡面的人好幸運啊!也許大家圍欄裡外互看,都想角色對換吧!其實遊客是一時的,正經事才是永久的,大家不就是想圖個一時暢快!
高第(Antoni Gaudi)是在1891年接下了聖家堂的案子,那時他才31歲。原先的建築師叫做Francesc de Paula del Villa,因和教會的理念不合,給了高第一個難逢的機會。他將原歌德的設計改成了具有摩爾文化(Moorish)的加泰隆尼亞式,當然就是他原創的有機建築概念。高第只打草稿沒有細部規劃以及現地邊做邊修的工作方式,再加上教堂屬於個人捐款的贖罪教堂,可能會讓我們的子孫都有機會共襄盛舉。遊客可以在裡面的展場看到高第的設計理念和建築模型。教堂主要分成三個立面,分別代表耶穌誕生、受難和復活。每個立面共有四個高塔,所以總共三個立面有12個高塔,代表耶穌的12個門徒。另外規劃中央興建六座更高的塔,分別代表四福音、聖母瑪麗亞和耶穌。我們現在能看到的部份就是1950年代完工位於東側的耶穌誕生立面;70年代末期完成的西側受難立面;本世紀交替之際基本上完成的中殿和偏殿。
最有趣的當然是旅客是帶著朝拜的心情過來,肅穆的臉上感染了一層宗教的氣氛,這種現象本身是少見的,可見得藝術的極致,能贏得長久的尊敬,也象徵著生命的另一端!
聖家堂

耶穌誕生立面



門票

中殿

中殿的施工人員




小型展場展示高第的設計理念



耶穌誕生立面的完工照片

聖家堂建築模型

聖家堂建築模型

耶穌受難立面

2012年7月23日 星期一

美國第一個都市計劃城市:佛羅里達州 Coral Gables


檢視較大的地圖

近日朋友談到都市計劃的概念,讓我想到全美國第一個有都市計劃的城鎮就是Coral Gables。以前在美國讀書的時候,從來沒想過要去佛羅里達州,那時候並不了解到底這個州有什麼意思,感覺上美國已經很沒歷史了,那佛州就應該差的更遠,印象中只有陽光、沙灘、美女和毒梟。2001年大陸中央台要我們去一趟古巴,那時候對古巴的資訊是缺乏的,記得佛羅里達州駐台代表陳處長有幾個朋友在古巴做生意,就請她幫我們安排。後來古巴沒去成,倒是佛州大力支持我們前往拍攝,從此對佛羅里達州有著完全不一樣的認識,而且頻頻豎起大拇指。
之所以對這個地方讚譽有加,因為這是一個夢想者的天堂。如果說美國夢是18世紀以來的追求,那麼整個佛州就是這種落實夢想的具體地方。故事是這樣的:19世紀在紐約發達的歐洲移民,為了尋找一個可以實踐夢想的地方,南下沼澤林立但氣候宜人的南佛羅里達州,興建一個屬於自己夢想的城市。Coral Gables就在現今邁阿密的城南郊區,20世紀初的都市規劃範圍只有四個block和3公里長的面積。漂亮古典的Congregational教堂附近棋盤經緯的道路設計見證了這段的歷史。紐約的大亨們因為懷念家鄉,把這個城市打造成半義大利式、半西班牙式的建築形式,最具代表性的建築就是教堂對面的Biltmore Hotel。我們因為是州政府邀請,當然不能錯過這個機會。足足花了大半天的時間拍攝,來過的人大概都對後面的游泳池深深著迷,我卻見識了什麼叫做夢想實踐,這真的是一個讓人感到富裕的地方。建城所用的材料來自當地的珊瑚岩,地上挖出的一片大洞乾脆改造成現在的威尼斯池Venetian Pool,一個富有歐洲古典浪漫美的地方。我們到的時候,快要打烊了,管理者知道我們遠道而來,特地讓我們拍個夠,就躲在像個洞穴的管理室讀他自己的書。同一年的五個月後,又因為另一個電視節目來到了邁阿密,特地帶同組的同事來到Coral Gables來看看最早的計劃城鎮,並且分享曾經因為感受到夢想實踐所感染的感動。

Congregational Church

2012年7月20日 星期五

西班牙莫西亞的傢具大城 Yecla


檢視較大的地圖

傢具的三大展場分別是每年一月的科隆傢具展;四月的米蘭傢具展;九月的瓦倫西亞傢具展。觀看的重點通常是德國看現代;義大利看設計和椅子;西班牙看古典。光跑這三個地方,一年就要去歐洲三次。聽起來很令人羨慕,傢具真是ㄧ門好生意。可是九十年代中期的好景氣,我們還要到處去找工廠,又要去其他國家的展覽場,一年大概要跑歐洲10次,這樣的次數不知道要說羨慕還是累人,只能笑說,還好那時還年輕。
第二次去瓦倫西亞的前一天,我正在家裡準備行李,聽說莫西亞省的駐台代表葛先生親自到傢具店來拜訪。等我回店裡的時候,才知道這件事。和老闆商量的結果就是可以在展覽過後去看看。我馬上找了地圖,才知道莫西亞就在瓦倫西亞下面,火車可以到的了。後來我們就是沿著地中海搭了一段火車到首府莫西亞市,拜訪了工業推廣局的負責人Elena小姐。她做事很乾脆,也沒耽誤我們的時間,立刻就找了計程車送我們去往北100公里遠的Yecla。當時還沒有歐元的時代,西班牙幣值小,你就看到計程車上的碼錶一直跑一直跑。雖然我們已經很有經驗了,但是這種跑法才知道什麼叫花錢如流水,流到心臟病當場就要發作了。還好工業推廣局實在是夠意思,車資由他們買單,跑錶的速度就變成了欣賞流水一樣的溜過。當時我們只知道Yecla有些傢具工廠,如此而已。我們先是被送到一家工廠,到達的時間已經是下午2點多,剛好是他們用午飯的時間。這位年輕的工廠老闆就請我們吃飯,而且告訴我們都已經安排好了幾家工廠,大家會輪流過來接我們。我們好奇Yecla有多少的傢具工廠,結果得到的答案是驚人的數字:3千家。3萬多的人口,90%從事傢具業。我們在餐館才知道外面的世界被3千家給包圍著,簡直就不敢相信。午餐後另一個傢具廠的老闆親自過來接我們,他年紀有點大了,一直企圖想用德文和法文和我們溝通,最後實在無法溝通,就請來了另一家工廠會英文的年輕人Joaquín過來幫忙。我第一次見到他的時候就覺得很親切,他的行為舉止太像我當兵時候的訓練官同事。他們商量的結果,好像是Joaquín還要帶我們去另一家,因為他要幫忙翻譯報價,就在問這個傢具廠的老闆方不方便。老闆就告訴這位年輕人沒關係,就盡量帶我們去。Joaquín大概是受到了鼓勵,我們接下來的行程就由他接手,一家家的帶我們去。我們主要是看床組和衣櫃,沙發基本上是不看的,因為尺寸規格加上容易被仿,進口不划算。但是Yecla這種主要是國內或歐陸銷售為主的傢具工廠,現代傢具的設計上並不突出,所以我們轉向尋找仿古的傢具。這麼大的地方,看得眼花撩亂,每家工廠規模還不小,住宿就由他們安排了。晚餐照例就是10點開始,我們已經很習慣了。Joaquín找了他的幾位同事過來陪我們,都是年輕人,知道我們從瓦倫西亞過來,就開始講起了瓦倫西亞的笑話。Joaquín解釋說瓦倫西亞人都笑他們是鄉下人,所以他們也就不甘示弱回敬幾句。這種鄰居間互相來往幾句,全世界還真是到處都有,可見得大家都在幽默人生、遊戲人間。
第二天的最後一場拜會就是去Joaquín的工廠。沒想到在這裡找到了我們喜歡的松木仿古床組和衣櫃。通常我們是不考慮買松木傢具,不過確實處理得很高明,價格又好。當時我們就請Joaquín的工廠幫我們在幾家工廠訂的貨放在同一個貨櫃,我們先要試賣。回去瓦倫西亞的時候Joaquín說要送我們回去,實在是盛情難卻,在路上我們才知道他在讀書的時候就被這家傢具店的老闆看上,所以一畢業就過來上班,今年才第二年而已。我問說你怎麼知道你在讀書的時候就知道將來要做這個工作?他說他知道,而且可能的話要做到退休。我又問難道不會換工作嗎?他說他認識的人都沒有換過工作,就是這樣一直做到老。這比起我聽到的3千家工廠還令人驚訝。
隔了幾個月,因為第一次從Yecla來的貨櫃賣得太好,賣到客人都特地來道謝,於是老闆又要我們專程來Yecla再進幾個貨櫃。Joaquín看到我們像是熟人了,大家都很開心。隔年四月去米蘭傢具展,前文提過,Joaquín公司開了17個小時的車,專程趕來和我在米蘭碰個面,喝了一杯咖啡就連夜趕回去,這件事一直讓我深受感動,也很感謝曾經有人這樣的對我。
兩年後我回到自己的領域,把自己在傢具業的經驗,製作一個介紹國外產業的電視節目。後來葛先生建議我可以去莫西亞出外景,工業推廣局會幫我安排,而且包括他的老闆都跟我認識,莫西亞產業又很豐富。回想起來之後的十幾年出國拍片,都肇因於這一次葛先生的安排。其他國外單位知道開始有西班牙安排我們出國之後,也紛紛的排進了行程,莫西亞之後很快的去了突尼西亞、馬爾他、三次芬蘭、冰島和格陵蘭等地,大大的豐富了人生。到了莫西亞之後,我們才知道我們是莫西亞省政府成立以來,第一個被邀請過來的國外媒體,還在省政府接受當地媒體的採訪。之後我們又花了兩天的時間專程拍攝Yecla,我告訴了Joaquín我離開了傢具業。他還是一貫鎮定的微笑,他和他的老闆都深深的給予我祝福。
最近常常在想,我去過這麼多的地方,如果有機會出國應該去哪裡呢?想了想,其實答案應該是去哪些曾經對我好的地方或國家,以完成還沒有完成的心願。
Yecla(照片取材於莫西亞觀光推廣局)

2012年7月15日 星期日

西班牙馬德里主廣場 Plaza Mayor


檢視較大的地圖


我們的心靈其實繫著一些小小的細線,數量的多寡和粗細的大小,沒有人知道,而且自己也不自知。風吹來的時候,心思跟著飄了起來;有時候有人煽起風來燃起了一把火,細線瞬間成了引信,燒到了內膛炸了開來,是為生氣的導火線;更多的時候是,突然看到有些影像文字,勾起了以往的回憶,撥開了連繫心底的細弦,對生命的感嘆就這樣湧了上來。
生命的故事有些是深刻難忘、情節精彩;有些則是短暫,卻因為ㄧ生中僅有一次,特別的難得可貴。這只是說人生把握機緣的可貴。
旅行是選擇一個定點遊覽,或是從一個點到另一個點,路上也是風景。更有的時候是主要的一個定點,其他去過的地方只是個意外。我來過馬德里,說起來還真是純粹的意外。早些年做傢具的時代,每年九月總是陪著老闆去看瓦倫西亞Valencia的傢具展。有一年回程的路上,剛好在馬德里轉機,但是中間等待的時間要6個小時。難得老闆心思不在傢具上,想去馬德里看看。於是我們找了計程車就直接進城。沿路荒漠一片,才知道這裡是沙漠地形,這種有點地中海型的景象,怎麼反而在內陸出現?老闆問我要去哪裡?我說通常不知道去哪裡,就先找市政廳或是主教大教堂的位置,從那裡再去詢問想去的地方。剛好司機先生可以諮詢,他建議我們去Plaza Mayor。我也聽不懂,聽起來像是市政廣場,就覺得是個好主意。下了車看見了整個廣場被四樓高的紅磚石砌包圍著,才知道這裡是1619年菲利浦三世建造的四角形主廣場,長94公尺,寬122公尺。一樓是騎樓咖啡店、肉鋪火腿等商店,樓上是住家,高級住家。歷年來這裡經過了三次火災,我們現在看到的規模則是在1953年重建的。廣場上是菲利浦三世的騎馬雕像,慢慢的逛上一圈,很自然的會尋著最大的馬路,也就是主街Calle Mayor走走。越看越發現每棟建築物都有超大的厚實木門,雖然有些斑駁,卻強烈的感受到昔日帝國的光彩。這時候突然一陣酸楚湧上來,想起以前遇見過沒落帝國貴族子民哀悼昔日美好的嘴臉,很怕就這樣重現在眼前。老闆剛好玩性也不大,找個店面坐坐,聊一聊傢具以外的事,也算是打卡來過這裡。雖然之後來過西班牙好多次,就是無緣再來,馬德里卻成為生命中短暫相遇的回憶,是的,至少還有個回憶。
馬德里主廣場(圖片取材自維基百科)

2012年7月8日 星期日

印尼巴淡島 Batam的大型義診


檢視較大的地圖

印尼巴淡島靠近新加坡,搭船40分鐘就可以到了,地理位置上有足夠作為新加坡後花園的條件,只恨所托非人,一般人民生活水平接近貧瘠,醫療系統更是缺乏。島上只有一所空軍醫院,這裡人民的健康就變成了空軍的事,說起來也是ㄧ件怪事。2000年1月22日當地空軍舉辦義診,鄰近的新加坡和印尼都派了志工團體和醫師前來協助。我們則是剛好在新加坡拍攝,也就和大家在新加坡世貿渡船碼頭搭船一起過來。當時還是第一次參加義診,還在擔心手術房內要是鮮血濺著衣服那該怎麼辦!我上岸的時候確實期待這裡像個花園,畢竟新加坡就是個城,需要多一點的花草樹木,也就是多一點自然的意思。我趁著空檔的時間請人帶著我去島上走走,看起來是有人為開發但是失敗荒廢的痕跡,加上煉油廠和四面八方湧入的病患,不要說是後花園了,心情倒是沈重了起來。義診的開幕式是由西印尼空軍參謀總長蘇皮利哈迪少將主持。一些印尼和新加坡的採訪記者圍著他轉,我們因為不做新聞,很少圍繞著重要人物在轉。每次遠遠的看,都覺得那種一窩蜂的簇擁,真不知道新聞到底是怎麼教的,怎麼會把新聞都做成一個樣子。將來新聞顯學的地位何日會是個終點?我們也不是沒去採訪主人,而是等到了我們有疑問又趁他到病房內的時候才提出我們的問題。重點在於,我們的問題也就是我們的看法,只是手段不同。參謀總長說了,他們平時有兩個任務:安全防衛和維持繁榮。為了要維持繁榮,其中一個方式就是要舉辦義診活動。這個說法乍聽起來很奇怪,如果想想這就像是比較極端的全民健保,就像古巴人看醫生開刀住院都不要錢的。生老病死人之大義,每個人都會發生的事情,天底下怎麼會有人利用生病的人大賺其錢?仔細用腦袋想想,這是多麼不道德的事情!這個邏輯對嗎?也許也是有人領悟了這項含意,大批醫生選擇美容整型,否則再去賺那些痛苦人的錢,去神明那邊說理都說不通的。
巴淡島大型義診總共兩天,外科部份如果可以在現場使用止血機,就直接在現場進行腫瘤切除。有些人的腫瘤都跟了他們50年了,儘管開完刀身體還有傷痛,他們卻輕鬆的笑了。眼科部份在現場直接進行白內障手術。醫院裡面哭聲響亮的就是一群小朋友,因宗教的關係被空軍醫院的醫師割掉包皮,大人看了還哈哈大笑。附近罹患兔唇的小朋友非常的多,新加坡幾個整型權威也在現場,對其中一位兔唇最嚴重的小男孩和另ㄧ位腿上有很大腫瘤的小孩,當場決定安排在新加坡手術。但是主辦單位不肯,原因就是主辦單位是印尼,不能把這件事情全部交給新加坡。搞得新加坡的醫師也不知道該怎麼說,協商的結果就是一邊各帶一個回去。這個為了爭功嚴重錯誤的決定,就這樣決定了兩個孩童的命運。義診過後的兩個月,剛好我們又出差到新加坡,聽說兔唇小孩剛動完手術。我們去竹腳婦幼醫院看他的時候,小孩乖乖的躺在媽媽懷裡睡覺,做母親的看我們扛攝影機過來,開心的對著我們微笑,她告訴我們說,等小孩長大了就可以娶太太了。我真是替她高興,只是想到要是另ㄧ位腫瘤小孩的母親也可以這麼開心,那該有多好!但是每每想起這件事,總是難過的掉下眼淚!
印尼巴淡島(翻拍自video)

2012年7月7日 星期六

義大利阿瑪菲海岸 Amalfi Coast


檢視較大的地圖

外出旅行,大部分的人都希望沈浸在兩人世界,如果兩個人的關係很好,走到哪裡都是美景,如果關係也沒那麼好,也許就要靠絕佳美景來幫幫忙了。有些美景並不完全適合兩人世界,像是極端的熱鬧和極端的孤寂,也許偏偏是大型交通工具到不了的地方,反而最適合。
多年前利用參觀兩個義大利家飾珠寶展之間的幾天空檔,打算從波隆那Bologna飛到拿波里Napoli,再開車去Amalfi Coast。不過真的應了人算不如天算,往拿波里路上雲層過厚,飛機改飛羅馬之後,再轉搭四小時的專車巴士送我們到拿波里。天色已經微暗,感覺拿波里暗暗髒髒的感覺,好像黑手黨的最大香堂就在不遠處,晚上沒敢亂晃。隔天一早就去車站租車,買了一份地圖就上路了。走A3往南到了往龐貝古城的分岔路,改走彎曲的沿岸山路SS145。往卡布里島Capri的分岔路,也就是過了蘇連多Sorrento不遠而且繼續往Amalfi Coast的路途,大型遊覽車就進不來了。如果不是在旺季和週末,道路的設計已經可以剔除ㄧ些觀光客,更有利於兩人的世界。既然經過了蘇連多,應該進來城裡看看。沒想到有點蒼涼,進城旁的工廠都已荒廢,只留下海邊新興的渡假飯店還找的到人煙,跟想像的差別很大,那就真的再會吧!蘇連多。從這裡到Amalfi就是著名的Amalfi Coast,雖然沿岸風景美麗,但必須依靠沿途沿山開闢的山城,才能構築一份獨特的地中海奇景。每當聽到有人說某某地方很像這裡的時候,我總是覺得好笑,這是什麼樣的比喻,根本就是差太多了。這裡山勢臨海筆直陡峭,建築物古典又多層次,感覺是除了威尼斯之外唯一浪漫的地方。到達Amalfi已經是下午接近傍晚的時候,選擇住宿的地方很重要,這可能關乎一輩子的終身,就算沒那麼久,一時的歡愉也是必需的,相信我,全世界再也找不到比這裡還浪漫的小城了。所以找到了一家古典的飯店Hotel Santa Caterina,直接要了最貴的房間。請再次相信我,一輩子住過的旅館,隨著時間過往,誰還會記得這些地方,唯獨ㄧ輩子就花這麼ㄧ次住宿大錢,不但變得終生難忘,到頭來還要感激有這樣的旅店提供一個畢生難忘的經驗。從入門就對這間富有中東色彩的房間深深著迷,露台臨海觀夜空,直叫人醒著彷彿在夢中。晚宴也是精緻的享受,可惜所有的照片都給了這位沒有緣份的朋友,以下僅提供一些旅館,可以上網欣賞這些關乎ㄧ生的旅館,找到合適的旅店再訂房。
我自己推薦的旅館是Hotel Santa Caterina ,其他旅館請參考http://www.hotels-amalfi.it/。
隔天我們繼續在海岸走走,發現了這裡有大大小小的陶瓷工廠,所有的作品就是有股看到了就想買的衝動。當時也考慮買一批貨回台灣,但是這裡的工廠不外銷,只做歐陸生意。第二天晚上換個環境住到附近的Maiori,感覺就比第一天遜色些。再隔天我們在回程的路上車出了問題,臨時闖進了附近的一戶人家請求幫忙。最後拖著好像快要拋錨的車安全返回拿波里車站。
每個人都有過去,不懷念人也會懷念風景。我確實常常想念這個地方,不是失去的戀情,而是單純視覺身心上對美景的享受,驚奇的是建築物可以像拼圖貼布的完美的服貼在海邊。
Amalfi Coast的Positano(取材自義大利觀光局)

2012年7月5日 星期四

日本新潟Niigata御飯糰的雪景故事


檢視較大的地圖

那一年一年去了日本四次,住在東京三軒茶屋的朋友家,這也是我們每次來日本的拍攝基地。位於彎曲的巷弄內,路熟到連當地前來開會的朋友都要我帶路,真是一種特別的緣份。那一年最後一次過來已經是12月接近中旬了,照例大家先聚集在這裡討論拍攝的行程,除了東京還要去群馬和新潟。群馬也是去過了好幾次了,所以主要討論到底要不要去新潟ㄧ趟,拍攝在上越的一對開設西藥房的夫妻。我並不認識這對夫妻,只知道先生是日本人,太太是台灣人。那天夜裡的會議電話響起,現場的朋友轉述,說是新潟那邊在問我要不要去?我說去啊!這個其實很簡單的事情,經過了好幾個晚上重覆的問題和我重覆的回答,每晚新潟來的電話,我才隱約覺得不對勁,好像他們並不希望我們去一趟新潟。之後還是每天過來問我,我就改變成微笑有禮貌的回答要去新潟。大家看我完全沒改變意志的意思,直到去群馬的前一天終於說出了他們的看法,就是希望我到群馬,把他們從新潟找來,就在群馬拍。我的回答是,群馬我去過,新潟我沒去過,如果兩個地方風景差不多,那就在群馬找個藥房拍,可是問題是我們是要拍攝在新潟開藥房的夫婦,群馬和新潟到底像不像?結果大家紛紛搖頭,最後決議讓新潟開藥房的先生過兩天到群馬來接我們,其他人在群馬拍攝之後就回東京,我們攝影組自行過去。於是約定過兩天的早餐之後,新潟的先生過來把我們接走。那天用過餐後,大家才驚覺發現這位先生因為緊張的睡不著,半夜就從新潟出發到我們群馬的住宿地前面等待,就睡在車上。我們聽了很不捨也很感動,上車之後我們用僅懂的一點日文,他用僅懂的ㄧ點英文交談,在車上大家都高興的點頭,以為完全理解對方的意思。後來求證這位太太,才知道完全不是這麼回事,大家相對大笑。從群馬往新潟的路上,山頭積了ㄧ層百雪,過了清水隧道,眼前突然下了大雪,一片百雪,這是那ㄧ年的第一場雪。整個場景彷彿川端康成筆下《雪國》的開場:「穿過縣界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火車在信號所前停了下來。」見到了藥房的女主人,當天晚餐請我們吃火鍋,又帶我們去洗溫泉。我說來日本很多次了,從來都沒機會拍攝雪景,沒想到運氣這麼好。女主人看著我高興的樣子,就對我說,從我到東京的第一天開始,她每天打電話到東京來偷偷地問我去新潟的態度。她感覺到我很堅決,也打聽到我想在新潟拍ㄧ場雪景,她也知道我只在新潟待一天,於是她每天向觀世音菩薩禱告,祈求賜給我ㄧ場雪。我聽了真想落淚,沒想到這場雪是有人默默的祝禱而來。說是因為我的堅決,我倒是感受到那股慈悲憐憫,震撼人心。隔天我們到妙高山一片新雪拍攝,從來沒見過這麼漂亮的雪。影片拍回去之後,美得令大家說不出話來,同事戲謔的稱作是像御飯糰的雪景,很貼切,但是埋在我心裡的卻是許多人默默奉獻而難忘的故事。
火車上拍中野附近雪景(翻拍自video)

妙高山雪景(翻拍自video)

2012年7月4日 星期三

薩爾瓦多的空拍經驗

去了薩爾瓦多兩次,主要是2001年當地發生7.6級的大地震,我們陸續的被派遣至重災區拍攝影片。最嚴重的拉斯格里納斯Las Colinnas災區,一年後再次走訪,還是可以感受到當時土石流所造成的災情。前往協助的慈善團體主要是支援安置與義診的工作。因為拍攝的緣故,我們待的時間也比較久,於是意外的被安排上直升機空拍。主要的目的是拍攝災區和安置地區的空拍圖與附近地形,另外我也被告知順便到其他地方空拍。安排我上直升機的人說,因為薩爾瓦多其實不大。說到空拍,同組的幾位導演大概我經驗最豐富,所以一有空拍的機會,我就第一個被推上前線。說實在的,我還真是ㄧ百個不願意,沒事幹嘛飛上天空拍東西,所以總是去之前很抗拒,但是任務總要有人完成。出發的地點位於他們的國家新聞單位旁邊的停機坪,這個場地實在很小,前面一棵大樹,左側是廠房,後面是兩棟政府建物。我就想反正它飛過來停得下來,就有本事飛走,也不必擔心。等我上了直升機後,他們新聞單位跑來了一個攝影師,跟我打個招呼就坐上直升機的右側,我就在左側,我才知道新聞單位應該是來搭便機的,因為我知道這是我的專機。可是我只有一個人,話又不通,空拍的時候兩邊的門都是拿掉的,我就想多一個人也是剛好,一人拍一邊。緩緩上升很穩定的離開了停機坪,天氣很好,緩慢的離開了首都,飛向山野。空拍的意義就是有常人看不到的視野,可以越過山躍過湖,光線折射成不是凡間看到的景象,總是在這ㄧ刻慶幸能夠獨攬這個沒上來看會後悔的機會。到了指定的拍攝地點,直升機圍繞著建地右側繞行ㄧ圈,我想他們是自己人,先讓自己的同胞拍也是應該的,但是再繞第二圈的時候還是右彎飛行,我在左側根本拍不到。其實拍不到也沒關係,我也可以用他們新聞單位的畫面,可是我一看他拍攝的方式就搖搖頭,這種非攝影專用的直升機不能隨便使用特寫,犯了一般新聞攝影從業人員的毛病,總是自己覺得不晃,觀眾卻看得搖頭晃腦的。當然所謂非劇情的影片嚴格來說最高的技巧就是手持攝影機,但是這個是高深的方法,這位薩爾瓦多年青人還沒有這種功力。飛機轉了兩圈就想飛到下一個目標,這可把我給惹毛了,用英文大聲的告誡駕駛員我也要拍。兩位駕駛員看見我生氣了,相視而笑,我才知道他們是故意想整我的。我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麼,當飛機開始左繞飛行時,我能夠拍攝所要的畫面,內心開心的笑了,然後跟駕駛員說這樣很好,至於他們想怎樣,不關我的事。就這樣幾個定點拍完後,我們任務算是結束。駕駛員看著我們很開心,就帶著我們飛躍最大的湖,繞到海邊,再飛向彩虹。返回首都的時候已經下起了雨,風勢也不小。我們兩側空空的直升機,以非常平穩的緩慢的下降,當遇到風切的時候,好像擺了ㄧ擺尾巴,輕輕穩穩的降落。哇!沒想到風雨中還可以如此舒適。下來之後跟駕駛員一直比著大拇指。他們兩位很有自信的對著我微笑,好像是說這沒什麼,剛好秀了一下工夫。回去後跟安排我上直升機的人說,駕駛員的技術真是太好了。沒想到朋友居然說:你知道你坐的是誰的直升機?我搖搖頭,心裡想不就是一台直升機嗎?朋友接著說了:你坐的是總統專用的直升機。什麼?我居然坐總統的直升機,還好前幾天才去見了總統,也算一面之緣,沒有冒犯。我說嗎!難怪技術這麼好!
翻拍薩爾瓦多Chanmico地區空拍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