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5日 星期日

Rimouski效應

上一篇文章寫到鐵道之旅經過了16個特急不停的小站,也許是文章還沒寫足,我又落入了自問自答的情趣之中。假設,有誰會問大和田、香里園等等的地名,誰會在乎這些呢?也許吧!但是對於我的旅行經驗來說,卻是特別在意。認識我的朋友大概會聽到我的故事,盡量趁年輕走最遠也最高的地方。朋友同意我的觀點,去過之後通常反應兩極,畢竟去程遠花費高,在乎的質量要求也高。我應該要解答這個迷惑,奇怪的是有些話如果當面講還真是無法理解,這就是書面的好處。旅行出遠門這件事還真不是隨意而為,除非是商業旅行,而其實只有一個重點,就是什麼時間就該去什麼地方。這樣的例子太多了,特別像我們以往長期在外的拍攝隊伍,通常只有兩種選擇,一是運用季節或祭典的美景,另一個則是避開尖峰時刻。如果是自己花錢,更應該找最好的地點,去一個最佳的時間。早在1991年秋季從紐約去波士頓,後來再去Acadia National Park的時候,就被Bar Harbor的北方小漁村美景給震攝住了。在Bar Harbor需要抿一口冷冽,就這樣的漁村一角落,難以忘卻。93年秋天,老弟說要去加拿大看楓葉,第一趟我們撲空而歸,沒想到一個星期後老弟悄悄的來到費城,慫恿我和他的大學同學再去一趟,而這次的目標是Québec City東邊的Rivière-du-Loup,以前的文章曾經提及。因為還有一些時間,趁著聖羅倫斯河越來越寬廣的美景,繼續東行。在當時還年輕的心聲,感覺這裡已是世界的盡頭,然而沿著路上卻一直看到往一個叫做Rimouski的城市清楚的路標,直覺是一個不平凡的城市。等到了Rimouski才赫然發覺怎麼會有一個這麼大的城市在這樣一個不毛之地?我們總是圍繞着自己建構的一個世界,那時候我就想著,這真是另一個世界,為什麼有這麼多人住在這裡?對我小小年紀來說是個重要的衝擊,也孕育了我相信再往前走一個大步,可以看到更美的景色。多年後在墨西哥和多明尼加都驗證過這樣的經歷。因此這樣的結果,我自己稱呼Rimouski效應,對於遠行者會有另一種世界觀。繼續好奇世界的邊緣還有些什麼有趣的事情,離開Rimouski向東至Mont-Joli折返,經過New Brunswich的Campbelton,重現了Bar Harbor的漁村景象。有趣的是,這樣的景象是這麼的獨特,既使冰島、格陵蘭也不是這般。旅行需要放鬆享受,也許更需要思想,容我語重又心長!


京阪電車京橋至枚方市鐵道風景


2016年5月1日,選擇京阪電車主要還是因為住在大阪谷町四丁目,逛完大阪城正好可以去天滿橋搭車至京都四条。京阪特急不需要購買特急卷,剛好站在最前頭車廂,等稍微空出可以一覽前窗景色已到了京橋站,於是拿出手機記錄了一段鐵道風景。從京橋到枚方市,中間呼嘯而過16個站,也花了15分鐘不間斷的拍攝。邊拍邊回想當初想像one cut鏡頭的美妙與無奈,就這一個鏡頭,該有的都有了,沒有的還是沒有。不過自然的聲音卻拼湊不出絕對的美妙,因此想像到了音樂,正好可以呼應綜合起來,這種匹配的美妙真是難以言喻。畫面中的框架限制了一定的延展性,因此需要全畫面,方可敞開窗外視野。最後還是選擇精簡,運用大膽的跳接,一段簡單不過的旅程,就這樣有了一層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