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9日 星期三

馬爾他(11) ending


訪問高德文:「馬爾他主要的特徵是對人極為友善,人們認為我們非常友好,當人們說不要和陌生人說話,在這個國家是不存在的,我們和每個人說話,我們以我們的方式去幫助訪客。」
訪問Dr. Censu Tabone:「你知道我是天主教徒,相信基督教義,所以我的原則是,你必須很努力的工作,對鄰人對社會善盡好事,成為人們的朋友。不能做壞事,因為你根本承受不起。偶爾會做錯了事,但並非故意,這是我的人生哲學。」

下起雨來了,雨水好似沖淡原本對馬爾他多雲、多風、多陽光的記憶,在我面前又是呈現一幅幅不同的圖畫,真的是很奧祕的,難怪有人願意一輩子不出城,就是為了可以享受眼前可能落葉枯,可能花落淚的不同景緻。有時候站在其他國家的歷史古蹟裡,彷彿讓自己陷入了思古的沈思當中。有時我們也不了解,對我們另一個不同民族,意義又在那?我們在馬爾他找到了答案,在馬爾他待的越久,就越能發現她迷人的地方。其實參觀了許多的古蹟、神聖的教堂、美麗的海邊跟傳統民俗,然而最新引人的地方,就是馬爾他人,人民的本身所散發出來的力量。我們發現這是一個非常特別的民族,一個高貴迷人的民族。當你待的越久,就越能體會他們那種優雅的情懷。當你待的越久,也就越能感受到馬爾他人民的氣質。那麼站在古蹟裡、坐在教堂裡,你越能感受到,身為馬爾他人,在風、在雨、在陽光中,所藴涵出的格調。

2016年6月28日 星期二

馬爾他(10) 曼儂劇院 Manoel Theatre


解說員:「我們現在位於一個非常古老的宮殿的中庭中,是屬於馬爾他貴族所有,宮殿以波尼吉名字聞名。這個劇院是宮殿整體設計的一部分,有一段歷史,所以看起來挺古老的。起先是公立的劇院,叫做西亞克亞,是為了紀念劇院的創立人,他後來將他改名為曼儂劇院。曼儂劇院因大統領Antonio Manoel de Vilhena而得名,他是葡萄牙人,於1722年被認名為大統領,在1731年3月間決定蓋這座劇院。現在由管理委員會經營,委員共有11人,這裡現在有16個職員。我們位於城市的邊緣,屬政府所管。馬爾他有14個本地團體在這裡演出,我們也邀請外國藝術家和團體演出。曼儂劇院是大英國協中最古老的劇院,全世界則是排名第三。」

2016年6月27日 星期一

馬爾他(9) 傳統美食


餐飲部經理Mr. Joe Vella:「各位小姐先生,歡迎到我們的餐廳,今晚我們的主廚特別為各位準備馬爾他餐點,希望你們會喜歡。一開始是烤米飯,是傳統馬爾他菜餚,用米和煮好的醬汁,還有肉、蛋一起,是一道佳餚,和乳酪一起享用,希望你們都享受到,馬爾他傳統餐廚。我們有馬爾他前菜、義大利麵食,是典型開胃菜,或者是魚湯,是地中海式的,很特別的開胃菜。然後我們有主食,在甜點前有主食,就是兔肉,典型的,馬爾他人吃得很多。現在到了主食了,叫做炸兔肉,這是馬爾他美食,用炸的,我們用大蒜、洋蔥,再淋上紅酒。兔肉有兩種煮法,一種是炸,一種是細火慢燉,還可同時燉馬鈴薯、紅蘿蔔、豌豆,非常好,真的很好。這種是用炸的,和大蒜一起炸,非常好。這是典型的馬爾他佳餚,我們叫Perlini,馬爾他甜食,我們在婚禮中享用。」
提到了婚禮,在旅館內剛好準備舉辦喜宴,趁客人還沒有將食物吃光之前,我們先去一睹為快,到底馬爾他人結婚都吃些什麼?馬爾他婚禮宴客通常都在旅館內舉行,待的越久,你就會發現這兒的旅館,經營方式是很馬爾他的:高雅、悠閒、舒適而且富有人情味。

馬爾他(8) Gozo & Comino


馬爾他另一個驚奇是來自於漁村所展現出來的優雅、平靜及樸實卻依附著傳統的魅力。待的越久,通常越能了解一件事,但是我待的越久,還是不能理解他們怎麼將漁村妝點的樸實又那麼耐看,只是用這麼簡單的配色。我們也遇到傳統的手工藝:蕾絲編織,對現代依附着機器的人而言,這樣傳統的工藝是帶有感情的。在這裡,人好像悠遊於大自然間,和海洋產生微妙的關係,即便是水鴨子。這裡保留了羅馬時期留下來的水道橋,好像在告訴着世人,舊時所留下的文明。Gozo最著名的教堂就是德韋拉大教堂Dwejra Ta'Pinu,它本身就象徵着一個歷史博物館。Gozo島上以自然風景最為著稱的,當屬藍窗The Zerka Window。因為地中海是那麼的藍,當天空湛藍時,地中海和天空自然形成海天一色的景象,從這個天然拱形的大石塊望出去,好像一扇蔚藍的窗戶。我們依依不捨的離開Gozo島,回程路上我們見到第三大島嶼,也是以潛水著名的Comino島。我們在日落時分回到了Malta島,結束了一整天的Gozo之旅。

2016年6月26日 星期日

馬爾他(7) Gozo古城Citadella


我們接著來到Gozo古城Citadella,由馬爾他建築師在1697年到1711年所建造的天主教堂Cathedral of the Assumption,有趣的是,導遊要我們仔細的觀察屋頂,別以為這座教堂是羅馬圓頂式的建築喔,你所看到的其實是一塊平頂,卻畫了一幅眼睛無法辨識的圖畫。教堂之外有穿著十字軍東征時期的傳統服裝,守衛著這個城堡,極具象徵意義。民俗博物館Folklore Museum是三棟中世紀晚期西西里島式的舊房子裡邊,主要展出農具用具及傳統手工藝技術,這民俗博物館最使我們感到興趣的是,一個個用陶土做的人物雕像,從這兒我們可以略窺馬爾他人的模樣。步出民俗館,見到了藍天和好大好大的向日葵,置身在古城堡的巷道中,彷彿回到了中世紀一般。

2016年6月24日 星期五

馬爾他(6) 巨石文化


之前就在Ohgigi部落格寫過Gozo巨石文化的Ggantija Temple,以下則是影片的內文,看起來生動許多:
西元前3800年到2500年之間,馬爾他孕育了一個高度發展的巨石文明。迷樣般的巨石神殿便是這個文明的遺跡,其中最古老的神殿是位於Gozo島的Ggantija,建造時期比埃及最古老的金字塔還早了約500到1000年。
解說:「Ggantija就是巨人的意思,這個地方為什麼叫做Ggantija?因為是只有巨人才可以蓋這樣子,所以叫這個地方Ggantija。這裡面供奉的神祇最主要的是富饒女神。他們在拖巨石的時候,首先是用捆木在上面拉,拉到這裡來之後,再換成小石頭,小石頭可以用來移動方向,然後堆起來,隙縫之間再放小石頭。兩邊的牆壁有點向內,所以我們知道上面應該會有一個頂,這個頂大部分是用木頭還有灰泥各種材料,最主要是防風防雨,現在屋頂不見了,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遺址。」
英文導遊:「這是以前人洗腳用的,進入神廟之前洗腳的,我知道這是軟一點的石頭,不像其他石頭。你看這個螺旋狀,裡面也有,你會看到。」
解說:「赭石,這是他們的入口。這是一個門,中間兩個洞,中間放一個木材,防止牲畜出去。三片石塊構成的,這邊一個柱子,這邊一個柱子,上面還有一根柱子,所以我們看到導遊上面有巨石文化的地方,就畫一個π。考古學家認為應該是有屋頂的,但中間的走道應該是沒有屋頂的。那為什麼考古學家會認為中間走道是沒有屋頂的,原因之一是當時的人們在獻祭那些豐饒女神的時候,就是殺動物把牠燒了,然後來祭祀豐饒女神,所以我們在裡面有看到有一塊地方是專門來燒動物的,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一定要有一個地方讓這些煙出去,這就是考古學家用這一點來斷定中間走道是沒有屋頂的。巨石中間可以看到用小石子填充那些細縫,大家可以看到這個牆壁很像igloo,這就是說上面會有一個圓頂,蓋好之後上面會鋪上一層灰泥,上面再塗上紅色顏料。每個側室基本上都會有一個祭壇,考古學家發現大部份都是動物的骨頭,從來沒有發現人類的骨頭,所以他們確定獻祭一定是用動物,獻祭豐饒女神一定是用動物,這就是他們燒動物的地方,這一塊,可以看到一些火的痕跡。這兩邊高起來的地方是他們祭壇,祭壇兩邊是傢俱,就是他們坐的地方。傢俱上面有些螺旋狀的條紋,這是他們的一種裝飾,現在有點看起來像淺浮雕,但是在其他地方看起來比較深一點,那是因為這地方挖出來就是這個樣子,他們並沒有把這些石頭移到博物館,他們沒有做進一步的保護,現在開始都有點看不見了。這個螺旋是什麼東西呢?考古學家認為這可能是生命的一個象徵。」
英文導遊:「原始的裝飾,以前的人首先學會用來裝飾,後來才用螺旋,但最原始的裝飾則是點的裝飾。」

解說:「剛出土的兩件重要文物,這個女神像的頭是可以拿起來的,可以抽起來裝下去的。另外一個重要文物是在那邊發現的,是一個燧石,燧石上面雕了一個蛇的象徵,據推測,蛇也是豐饒的一種象徵。」

2016年6月23日 星期四

馬爾他(5) Gozo渡輪


本段原先是在大統領宮之後拜訪馬爾他前總統Dr. Vincent Tabone的訪問,由於部落格之前介紹過,就不重覆,接著就是走訪他的故鄉Gozo島,以下文字為影片內文:
原先我們對另一個大島Gozo幾乎不甚了解,在得知Gozo是Dr. Tabone的故鄉時,頓時對Gozo產生一股親切、興奮跟好奇,我們靜靜的在碼頭邊上等待出發。據說Gozo島北岸的加力騷洞窟Calypso's Cave是水妖加力騷的家鄉,按荷馬的史詩,水妖愛上了迷途的奧德賽,將他拘禁在這,耽誤了英雄返鄉的日程。頭一回體會到飛揚在地中海的魅力,那天的風很大,船在海上乘風破浪,每個人好像都興起了駕馭她的感覺,但是如何能駕馭呢?若不是親眼這般見到,實在是不相信海水可以這麼的藍,天這麼的大,人卻是這麼的渺小。抵達Gozo,車子駛離船腹,這是一個有趣的經驗喔,Gozo是一個更形純樸的地方。

馬爾他(4) Valletta


第一次對馬爾他產生決定性影響的是阿拉伯的統治時期,從西元9世紀開始持續了三百年。第二次對馬爾他產生決定性影響的是馬爾他騎士團,這騎士團被羅德島人和馬爾他人稱為耶路撒冷約翰醫院君主騎士團,簡稱聖約翰騎士團,在1113年成立於耶路撒冷的慈善組織。後來耶路撒冷被阿拉伯人所佔據,遷移到希臘的羅德島,在西元1309年到1522年統治羅德島Rhodes,其後遭強大的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所驅逐,在1530年由德皇卡爾五世將馬爾他和的黎波里(Tripoli,現為利比亞首都)賜封給騎士團,從此他們就以馬爾他騎士團而聞名。這騎士團將馬爾他建立成一個鞏固基督教的堡壘,留下不少令人嘆為觀止的要塞、宮殿、教堂和豪宅。當時的統治者是騎士團團長John Valletta,他以自己的姓替一座堡壘命名,也就是今天馬爾他首都名稱的由來,也是歐洲第一個完全依照藍圖所建立的城市。Valletta算是最美麗的首都港口了,位於60公尺高的狎角上,這塊狎角就像細長的半島般,向北伸向地中海,將港灣一分為二。Valletta的城牆像是一座無法征服的壁壘,筆直的共和大道Republic Street就如同脊柱一般貫穿整個西貝拉斯半島Sciberras Peninsula,在這一公里長的主要商街兩旁,盡是騎士團時代的華麗建築,大統領宮Grand Master's Palace由當時義大利的建築大師基羅拉莫凱薩Girolamo Cassar所設計建造的,這棟美輪美奐的建築為昔日大統領的官邸,今天則是總統府和國會的所在地。

2016年6月22日 星期三

馬爾他(3) Mosta主教大教堂


天主教堂是馬爾他的特色,在這裡,幾步之間就會有一座教堂。位於Mosta的主教大教堂大約是在Malta島的正中央,這座建於1833年,完成於1871年的大教堂,其設計靈感來自於羅馬的萬神殿。它的天頂是全歐洲排名第四大的大教堂。1942年大戰期間,曾經遭到德軍千磅炸彈的穿越卻沒有爆炸,當地人將它視為神蹟。我們隨著放學女學生來到這兒,卻發現許多學姊帶著學妹們來到教堂裡,講解教堂內的裝飾與圖畫,這裡就像是她們身邊的歷史,不需老師就能體會當時時代的意義。

2016年6月21日 星期二

馬爾他(2) Mdina


以前的文章提到過在馬爾他舊城Mdina遇見女學生的捐款故事,就在聖保祿主教堂的前面,雖然是很舊的畫面,也可略窺一二。

馬爾他(1 )Opening


今天整理舊物件突然發現還保留馬爾他老舊的DVD,正好最近有些衝動想把以前不成熟的作品做整理發表,正視一下自己的創作歷程。馬爾他是1997年11月泰觀旅行社莊傳碧、莊傳瑛盛情安排下的拍攝旅程,將近20年了,內心無限的感激。整件作品是我在電視台完成的第一部長片,現在看起來坑坑洞洞,破綻很多,也是因為這個原因,遲遲不敢拿出來。等到想到的時候,轉數位檔已有過多的雜訊。基於人生旅程的回憶,也常常想起這段過程,最後還是決定大膽的放在網路上,作成記錄留念。也感謝當時解說的郭光宇先生,難得的一趟旅程,終身難忘的記憶。

2016年6月13日 星期一

青海玉樹往囊謙路上初雪


2004年9月21日,因為拍攝唐卡,從青海玉樹往囊謙的路上下起了第一場雪。我們就在剛出玉樹的G214路上,也就是機場預定地的附近特地下車拍攝藏區白靄靄的大山大景,同行的喇嘛在美景當中忍不住唱起歌來,連孤零零的路過車輛也響起音樂聲。聯想著北極圈的深秋初雪、日本新瀉如御飯糰的白雪,真讓人一輩子難忘。

2016年5月15日 星期日

Rimouski效應

上一篇文章寫到鐵道之旅經過了16個特急不停的小站,也許是文章還沒寫足,我又落入了自問自答的情趣之中。假設,有誰會問大和田、香里園等等的地名,誰會在乎這些呢?也許吧!但是對於我的旅行經驗來說,卻是特別在意。認識我的朋友大概會聽到我的故事,盡量趁年輕走最遠也最高的地方。朋友同意我的觀點,去過之後通常反應兩極,畢竟去程遠花費高,在乎的質量要求也高。我應該要解答這個迷惑,奇怪的是有些話如果當面講還真是無法理解,這就是書面的好處。旅行出遠門這件事還真不是隨意而為,除非是商業旅行,而其實只有一個重點,就是什麼時間就該去什麼地方。這樣的例子太多了,特別像我們以往長期在外的拍攝隊伍,通常只有兩種選擇,一是運用季節或祭典的美景,另一個則是避開尖峰時刻。如果是自己花錢,更應該找最好的地點,去一個最佳的時間。早在1991年秋季從紐約去波士頓,後來再去Acadia National Park的時候,就被Bar Harbor的北方小漁村美景給震攝住了。在Bar Harbor需要抿一口冷冽,就這樣的漁村一角落,難以忘卻。93年秋天,老弟說要去加拿大看楓葉,第一趟我們撲空而歸,沒想到一個星期後老弟悄悄的來到費城,慫恿我和他的大學同學再去一趟,而這次的目標是Québec City東邊的Rivière-du-Loup,以前的文章曾經提及。因為還有一些時間,趁著聖羅倫斯河越來越寬廣的美景,繼續東行。在當時還年輕的心聲,感覺這裡已是世界的盡頭,然而沿著路上卻一直看到往一個叫做Rimouski的城市清楚的路標,直覺是一個不平凡的城市。等到了Rimouski才赫然發覺怎麼會有一個這麼大的城市在這樣一個不毛之地?我們總是圍繞着自己建構的一個世界,那時候我就想著,這真是另一個世界,為什麼有這麼多人住在這裡?對我小小年紀來說是個重要的衝擊,也孕育了我相信再往前走一個大步,可以看到更美的景色。多年後在墨西哥和多明尼加都驗證過這樣的經歷。因此這樣的結果,我自己稱呼Rimouski效應,對於遠行者會有另一種世界觀。繼續好奇世界的邊緣還有些什麼有趣的事情,離開Rimouski向東至Mont-Joli折返,經過New Brunswich的Campbelton,重現了Bar Harbor的漁村景象。有趣的是,這樣的景象是這麼的獨特,既使冰島、格陵蘭也不是這般。旅行需要放鬆享受,也許更需要思想,容我語重又心長!


京阪電車京橋至枚方市鐵道風景


2016年5月1日,選擇京阪電車主要還是因為住在大阪谷町四丁目,逛完大阪城正好可以去天滿橋搭車至京都四条。京阪特急不需要購買特急卷,剛好站在最前頭車廂,等稍微空出可以一覽前窗景色已到了京橋站,於是拿出手機記錄了一段鐵道風景。從京橋到枚方市,中間呼嘯而過16個站,也花了15分鐘不間斷的拍攝。邊拍邊回想當初想像one cut鏡頭的美妙與無奈,就這一個鏡頭,該有的都有了,沒有的還是沒有。不過自然的聲音卻拼湊不出絕對的美妙,因此想像到了音樂,正好可以呼應綜合起來,這種匹配的美妙真是難以言喻。畫面中的框架限制了一定的延展性,因此需要全畫面,方可敞開窗外視野。最後還是選擇精簡,運用大膽的跳接,一段簡單不過的旅程,就這樣有了一層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