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9日 星期三

法國尼姆附近加德水道橋 Pont du Gard


檢視較大的地圖

羅馬帝國版圖,最大規模的圓形競技場在羅馬,其次在法國的尼姆Nimes,排第三的是突尼西亞的依利捷El Jem。這三個地方各有特色,突尼西亞的競技場面對著廣大的赭紅沙漠大平原,很有防禦的意味。我們去的時候,方才了解要維持一個有規模的城市,最關鍵的因素就是水。羅馬人因為懂得儲存與運送水,所以奠定了一定的帝國基業。為了供應尼姆的用水,大概從西元前19年,奧古斯都皇帝的親信Agrippa將軍就開始興建,從尤澤斯Uzes引加登河Gardon River的河水,宛延山谷建造了長達48公里的運送水道。為了讓這種山泉水通過加德河谷,就必須蓋一座橋讓水過去。羅馬帝國的厲害就是在實用主義之上,又賦予了一種雋永的藝術文化在裡頭,這才是價值。全世界以居民素質來講,義大利人烙印在他們身上的文化,是其他國家的人難望其項背。而所謂這些文化的價值,最重要的關鍵就是歷史能夠注入在他們的血脈中。
加德水道橋全長274公尺,高49公尺,共有三層拱門,很像競技場的概念。最下一層拱門有6座,中間一層有11座,最上一層有35座。當然你不必去數,這些資料上都有。比較特別的是,水往低處流,這個48公里的水道,高低落差只有17公尺,就算你不是學水利工程,光是聽到這樣的數據,就已經肅然起敬了,何況是座落在這麼優美的山谷裡。我們到的時候正是剛好一年一度的鬥牛節,大家瘋狂的湧入城裡,我們則是在城裡迷路一直繞圈圈想逃離。也許上一次來尼姆的時候已經好好逛過了,才有想遠離人潮的念頭。等我們到達加德水道橋的時候也已經晚上8點了,天還亮著。從停車場步行到遊客中心,就先吃點東西,再順著前人行進的方向,轉過彎就看到遠處的水道橋,也真是百聞不如一見。主要還是因為太太是學建築的,再怎麼樣也要帶她來看一下。不過寫到這裡,學建築的還真不賴,他們應該有一千個理由要走遍全世界,好好的去每個地方參觀一番各地建築風貌和歷史。看起來水道橋這個地方也沒有圍牆和打烊的時間限制,你要在這裡看星星也沒人會理你,多麼自在逍遙。不過我聽說上回有個表姊是坐公車過來的,她們晚上留在這裡看星星應該是不得已的浪漫吧,聽說是錯過了公車,這樣晚上真的可以好好數一數拱門的數目,也許有新的發現。
加德水道橋





2012年2月27日 星期一

比利時布魯賽爾大廣場 Grand Place Brussels


檢視較大的地圖

年輕的時候,從法國經比利時到荷蘭,還記得導遊說比利時是不小心在車上睡著了,就錯過的國家。這樣說,真的很沒道德。我們對一個地方的第一印象,可能就是因為別人的一席話而影響了自己的判斷。如果說我們自己告訴自己,因為自許是知識份子,有獨立的判斷力,不受他人影響,我還是覺得是癡人說著夢話。我們大概都是耳根子軟,聽到別人說的事情,就以為是全部的資訊,尤其是那種毫無資訊的情況下更是如此。人事的紛爭糾結是如此,無止無盡內心的困頓也是如此,所以知識份子徒增滋事。也許可以轉變的方法很多,反其道而行,也就是不要相信你所看到的,比如說新聞,比如說維基百科,或是google地圖。就像我的部落格有時沒放上地圖,不是我偷懶,而是地圖標示並不正確。那麼部落格也是ㄧ樣,只能作為有此一說的參考,反正也許將來有一天,考古會推翻長久以來我們一直深信的某些說法。
所以我是不贊成參加一個團體去旅行的,你的感受很容易操控在別人手裡,就算自認是知識份子也ㄧ樣。如果有人論斷一個國家用這種方式,實在很不公平,原因非常的簡單,因為每個人在世界上的某一個角落生活,一切有他可取之處,一定有他生活的哲理與智慧,我們也許要學的東西是這個,而非比較他比我們好或是差。
說了一大堆,其實就是表示我對比利時印象不深。觀光客最有印象的幾個點,布魯賽爾的大廣場是其中一個。主要還是因為著名的尿尿小童Manneken Pis本尊就在大廣場轉兩個彎的地方,地址是Rue de l'Etuve 46,也就是Etuve街46號的意思。這個尿尿小童,我從小家鄉的各個噴水池都是他在撒尿,所以實在是像一起長大的朋友。我們小的時候就知道他半夜起來尿尿,看到點燃火藥的引信,臨機ㄧ動,就順勢尿了下去,解救了大家免於危難。當然故事還有其他版本,不過我還是喜歡小時候所聽到的故事。反正尿尿本尊有400年的歷史了。我來的時候,他身上還是古蹟斑斑,現在是重新清洗乾淨了。
布魯賽爾大廣場很重視花卉藝術,廣場上每天都有花市,經常佈滿了花,顯得很特別。另外就是這個廣場不像其他歐洲主要城市的大廣場,這裡沒有主教堂。四周最主要的建築物就是高91公尺的尖塔市政廳Brussels Town Hall,建於1402年。另外就是17世紀末遭法國砲擊重建的巴洛克式同業公會會館Guild Houses;國王大廈Maison du Roi(King's House)曾是麵包師會館,是19世紀末以16世紀風格重建的建築。我在廣場上認識了一個從德國來的女孩,大部份時間都在幫她拍照,所留下的照片還真是少的可以。這個廣場在2010年被歐洲票選為全歐洲最美的廣場,我個人是有意見的,要怪就怪當初導遊誤導我們對比利時的印象。
尿尿小童 Manneken Pis

同業公會會館 Guild Houses

2012年2月23日 星期四

法國巴黎羅浮宮金字塔 Louvre Pyramid

每個人來到巴黎,一定會去拜訪的地點就是巴黎鐵塔、凱旋門、聖母院和羅浮宮。就算去過巴黎很多次的朋友,還是很難避免一而再,再而三的到訪重覆的地方。原因很多,你的旅途上總有新朋友加入,自然就會帶他們去這些焦點中的焦點。也許最主要的就是,他們有百來不厭的價值。有時候我也在想,對這些大家都熟悉的地標,除非自己遇見像是巴黎鐵塔亞美尼亞的故事,否則怎麼有什麼故事值得寫上一寫的。不過羅浮宮對我個人而言,還真是有些特殊的緣份。2011年我有個機會和某家電視台合作一個國外拍攝的節目。對這件事情我是很謹慎的,只是對方電視台高層一再保證一定會開這個節目,於是我立刻開始拜訪這些駐台單位。我已經有好多年都沒能幫上忙了,也想趁這個機會,一方面還人情債,一方面以我比以前具有更多經驗與能力,可以一展所長。雖然最後節目不知道為何沒有回音了,連個說法也沒有,不過我也了解電視台高層面臨的決斷力,就當成緣份不到,強求不來。這中間我要感謝許多駐台單位的幫忙與支持。拜訪法國觀光局的老友時,我們突然聊到以前一起去過羅浮宮開會的事,她吃驚的憶起原來我也在那次開會的成員當中。我聽她提起往事,會心的微笑,內心一直很謝謝她,我一輩子記得,這是很大的榮幸。那是1999年5月的事情,法國觀光局邀請幾家旅行社老闆或經理前往法國阿爾薩斯開發新的行程,我們是唯一的媒體跟隨。通常大家的觀念都會認為法航的免費票,一定很風光,其實這是誤會。那一次我們在香港轉機,到轉機櫃台的時候,沒辦法上飛機。一問的結果,原來航空公司超賣,航空公司必須讓那些買票的乘客優先劃位,我們拿的是免費票,是先被犧牲的旅客。其實這樣處理,還真的合情合理。不過我可是一點也不擔心,因為拿政府的票,從來就不會有什麼事情,而且連坐在第幾排的幾個位置也是大概知道。同行的法國觀光局就跟櫃台要求一定要上飛機,因為要趕到羅浮宮開會。自然有觀光局出面,一切都不會有問題。抵達巴黎的那個晚上,我就帶同仁先去羅浮宮拍攝夜晚的景色。我看著夜晚的水晶玻璃金字塔,感觸很深。我不知道來過巴黎多少次了,每次來巴黎都會到這裡走走。第一次來巴黎是1989年的7月,也就是貝聿銘蓋的金字塔剛對外開放的那年。羅浮宮最初是在1190年興建成一座城堡,用來抵禦維京人的侵襲。後來經過了4百年的擴建,才有了我們現在看到的一定規模。1793年開放為公共博物館,到了1980年代,其中的一個側聽被拿來當作政府辦公室,羅浮宮的前面就變成了一個停車場,結果造成羅浮宮過度的擁擠。就算辦公室搬走,還是沒有辦法解決越來越多的觀光人潮。於是當時的密特朗總統對羅浮宮進行一次改善的大計畫。貝聿銘當時提出了一個激進的方案,在中庭興建一個高22公尺的玻璃金字塔作為入口,運用寬廣的地下空間作為接待區和停車場,於是拆除了原先館前拿破崙廣場的停車場,並增建新禮堂、餐廳、咖啡廳、其他展館,這樣可以容納更多訪客,也改善了通往三個側廳的動線。當時現代玻璃建築在文藝復興式的建築物出現,自然引起了法國人激烈的反對。法國文化高層的目的,是想讓法國人在光輝的歷史中,能透過現代的眼光緬懷過去,也可以透過歷史的眼光看看現在。這可能也就是我每每來到這裡都說不出話的原因吧。沒想到這個玻璃金字塔蓋好的10年後,我有機會就在入口的地下室會議廳穿著西裝出席會議。又過了10年後的2009年,又是5月,因為新婚,帶太太來看看我在巴黎的好友,約見面的地方居然又是羅浮宮。這20年來的過往,伴隨著人生的起起伏伏和經歷體會,都融入在這個越夜越美麗的巴黎夜晚。我的凝望,使我還是說不出話來。

羅浮宮金字塔


2012年2月17日 星期五

法國A75公路米洛大橋Millau Viaduct


檢視較大的地圖

2009年一路上從巴黎開車,越過鄉間小路,順路拜訪好友,越開越遠,就到了巴塞隆那。這個城市吸引了我們五天,眼看著再不趕快回到巴黎,可能會趕不上飛機。所以我們選擇了最近的方式,就是進入法國後走A9接A75再接A71。等到轉進A75的時候,可能是心裡面完全沒有預期,沿途的風光真是奇形地景,逢山絕處。尤其是A75有一定的高度,更是山谷奇岩縱橫,有飛翔的感覺。看到Millau大橋更是驚叫連連。2004年通車,是當時世界上高度最高的斜張式吊橋,也就是在1000公尺高的地方飛馳過Tarn河谷的感覺。我們趕緊算算一共是七座的斜張橋連繫一起,蔚為壯觀。開這座橋最好就是像我們ㄧ樣從南往北開,因為當初設計的時候考慮到駕駛的視野,於是從南向北呈現3%的坡度和緩緩的弧線,使得車上的人都可以一目了然橋樑的整體結構。光一個過橋費就是6歐,這是在歐陸開車以來,花錢花的最痛快的一次。當時在橋上的感覺就是希望我所有的朋友都有機會和我一樣,能夠走過這個全長3公里的大橋。當時開車的是我太太,她說那個當時,因為高度太高,她有點害怕想閉上眼睛。我呢!就是慶幸自己走上這條路吧!拿著傻瓜相機就在車上快拍了起來。Millau大橋是1996年競圖,由英法兩國的工程師在2001年10月開始興建。興建也是從兩頭開始,運用衛星定位和特殊的技術,最後使兩邊懸吊接合,當然Discovery有節目專門介紹。附近的休息站也有圖表解說這個偉大的工程。然而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樂見這項工程,特別是附近的村鎮,一些店面也無法再經營下去了。旅客開車飛快的離去,每個人對這座橋只能留下共同的驚嘆與嘆息。

Millau大橋









休息站的Millau大橋看板

休息站地板的Millau大橋圖片

芬蘭拉普蘭地區Kemi冰城堡Lumi Linna


檢視較大的地圖

冰城堡面對Bothnia海

冰城堡入口向外看

冰城堡Lumi Linna



很早以前就聽過冰鑿出來的旅館,又因為在電視台工作的關係,很早就看到裹著毯子睡在這種大冰窖裡的情形,真是看到都覺得很冷。沒想到1998年的春天還沒來的冬季末,原本要去瑞典的行程改成了芬蘭的拉普蘭地區。巧的是,第一個拜訪的地點居然是在Kemi這個城臨海的冰城堡Lumi Linna。叫做冰城堡的原因是因為經營單位覺得這裡不是只有旅館的功能。這座號稱全世界最大的冰城堡在1996年啟用,裡面除了有旅館、餐廳之外,還有冰教堂和冰兒童劇場。當年一開幕就吸引了超過30萬人前來觀賞。我們去的那一年,數字已經超過了50萬人。這座冰城堡每年的10月開始興建,營業到4月。4月春來,就要拆除,意思就是每年城堡蓋出來都不ㄧ樣。我們拍攝小組趕過來時,營業業主正準備拆除,因為我們的造訪,業主多等了我們一個星期,現在想想,還是非常感謝芬蘭觀光局大力的支持與幫忙,讓我們有幸此生能夠一賭構想來自於童話故事"Snow Queen"的冰城堡。
世界上最早的冰旅館建築卻是來自於瑞典。1989年一群日本的冰雕師到達了瑞典的優卡斯亞維Jukkasjärvi做冰雕展。1990年法國的藝術家Jannot Derid在這裡的一個圓錐型冰屋展覽,前來觀賞的幾個人因為沒地方住,就要求裹著睡袋和馴鹿皮,就睡在這個igloo。因為這個幾百人的小村子還真的找不到地方提供住宿,所以才有興建冰旅館的構想。1990年的10月天,使用起重機和造雪機,將雪灌注在鋼架上,興建了第一座的旅館。現在這樣的旅館已經開始在其他國家開展觀光,比方說加拿大魁北克的Icehotel在2000年開始營運。
如果你看過最早的紀錄片「北方的南努克」,就可以看到南努克隻手一人開鑿冰石,做自己的igloo,一家人安睡在裡面,感覺特別的溫暖。也許住在冰天雪地的原住民早就用自己的冰屋接待客人了,那世界上第一座冰旅館的歷史,可能要重新寫過。

影片:芬蘭Kemi冰城堡Lumi Linna


2012年2月16日 星期四

韓國水原華城


檢視較大的地圖

我這個從事電視工作很久的人,到現在還是很難相信好幾年家裡都沒電視的事實。過年前心血來潮在網路上看了韓劇,才想起來劇中所提到的水原華城,我也去過。不過找來找去,也只找到幾張照片。這座華城保存的很完善,印象很深刻。水原位在首爾南方1小時的車程,遠在5世紀高句麗時代就在這裡設了郡,這個郡原來的意思是「水谷」,是個三面環山的谷地。1794年,李氏朝鮮第二十二代世祖,為了安遷父親思悼世子的陵墓並瓦解朝廷老論重臣的勢力,在水原興建華城,打算做為新的國都。從首都過來,最先看到的是八達門。這個城門有自己的外廓包圍,和傳統的中國式城廓不太相同,而且這個名字也取的很好聽,是個值得留念的取景地點。另外三座城門分別是蒼龍門、華西門和長安門,怎麼看都是受中國影響很深。內部的城牆圍樓都很完整,但是很快的那股濃厚的中國味,讓我們這種視覺上已經非常習慣中國宮廷建築的人來講,開始有點乏味了些。不過官方安排了身著李氏朝鮮士兵服裝的侍衛站崗,可以思古與領略18世紀王宮的服飾與打扮。士兵偶爾來回的走動,和其他國家的重要旅遊景點,是一樣的思考方式,比方說馬爾他的舊城衛兵、梵諦岡米開郎基羅設計的衛兵服飾等等,都是非常吸引人的思古設計。沿著城牆邊散步,有一點小坡度,另外值得看的地方就是水門設計的華虹門,這是水道上的門樓,景觀上和一般門樓並不一樣,據說華虹觀漲是水原八景之一,我無緣得見,期待還有下次機會。

水原華城李氏朝鮮衛兵

2012年2月13日 星期一

希臘雅典城空拍

說起翻開記憶的盒子,第一次踏上歐洲的地點倒不是維也納,而是希臘雅典的機場。說我來過希臘嗎,我是並不這樣認為。記得第一次飛往歐洲,行程特別的漫長,又是在香港轉飛機、曼谷轉飛機、希臘加油,這種後來才得知的便宜機票,就是如此折騰人。不過要是換個角度想,人生第一次西飛,能多看幾個地方就幾個地方,就像我去過歐洲太多次了,就是沒去過希臘,可見得要去一個地方,有時候也由不得自己。不過我想寫寫有關希臘的事情,也是因為腦海中還有一些記憶。那一趟飛行經過印度洋上空,飛機上顛顛,我就問了坐在旁邊一排泰航的空服員,她們應該非常習慣這種亂流。結果沒想到得到的答案居然是:沒有,沒有,我們都怕死了!可是我說妳們看起來都很鎮定啊!這些空服員都苦笑著回答我:沒辦法啊!能探知空姐心裡的告白還真是很有成就感。接下來,我一個人就對她們幾個人開始聊起來了。當然年輕時在飛機上還有更難以置信的事情,說出來可能大家都沒聽過,也很難想像,如果有機會再翻開記憶的盒子,我一定會講出來。到了希臘機場就像其他例行的飛機停留公事,停一個小時加油。我到的是舊機場那個早一點的時代比較有人性,雖然是在飛機上等待,但是機艙門是大開的,我看見機場邊的民宅全是白色二樓平台式建築,很像台灣還沒有別墅興起的鄉下二層樓的平頂式房子,這其實是對歐洲的第一印象。當時有點不解,看上去一樣,為什麼台灣的房子看上去就是特別的醜?飛離雅典城的時候,在空中才發現原來雅典城是一個環狀圓形的計畫防禦城市,真是難得的景觀,趕快拿起相機拍照。所以那個時代比較有人情味,現在為了無法解釋的飛航安全是禁止的。但是對我們常出外景的人而言,有些飛機上的空拍是需要的,透過申請或是機長同意,就可以拍照了。有時運氣好的話,機長還會讓你直接到駕駛艙去進行空拍。機長是說,他們看到的視野是最棒的,這也是人生難得的機緣。

雅典舊機場海邊


空拍雅典城

2012年2月10日 星期五

奧地利維也納麗泉宮 Schönbrunn

說來記憶是個奇妙的東西。當初在寫這個部落格的時候,只是想把我記憶中出國的事情做一個整理記錄下來,目的不是在緬懷過去,而是著眼將來。這是因為我雖然有一定年紀了,卻還是憧憬著影像創作,相信我們目前所見到的影像,應該是遠遠不只如此。要做夢或者是背負對未來美好的憧憬,有很大的ㄧ部份是在過去的基礎,甚至是說:是要出清過去的記憶,以免像我這樣的人,經常懷抱過去感動深刻的溫柔,越陷越深,對未來繼續前進,佔據腦海中太多的位置。
可能是有很長的ㄧ段時間經常飛歐洲的關係,我反而一直無法面對最早對歐洲的印象。以正式的照片記錄上來看,就是維也納的麗泉宮最早。不過我對歐洲的第一個印象倒不是這裡,而是維也納機場出來的路上,就在我們轉彎的路旁,迎面迂迴而來騎著馬的女騎士。大概是這種屬於百年前的騎術突然在眼前出現,馬匹與騎士服裝的優雅結合,適當的詮釋有古典之風卻是現代非凡的歐洲。就這樣,歐洲的門敞開了,我以為那是為我而開的。
到達維也納第一個拜訪的地方就是麗泉宮。我還清楚的記得,那時年紀還輕,從來沒有來過白人的世界,對我來說,一切都是陌生不自在。不知如何在異地自處,也不知道鏡頭到底要拍些什麼。人生的遭遇有時是對比的,也許就是這樣心態上自我困縛,才有那時旅程上在威尼斯的頓悟,遇上了改變ㄧ生的際遇(請參考這個部落格之前寫的「義大利威尼斯:旅途中改變一生的故事」)。

麗泉宮說是1612年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到這裡打獵,發現這裡的泉水甘醇。1642年哈布斯堡家族的Eleonora von Gonzaga皇后在這裡蓋了一座夏季宮殿,於是就把這個地區改稱「好的泉水」,中文翻譯就是麗泉。1743年奧地利女皇瑪麗亞在此興建巴洛克式宮殿,1780年完工,規模僅次於凡爾賽宮。整座宮殿有1千4百多個房間,從很早以前一直到現在,就只開放45個房間供遊客參觀走走。麗泉宮簡單來講就是符合瑪利亞女皇全家需要的一座宮殿花園。由於她們家的人熱愛表演,就在北側蓋了一座劇院,她和孩子就在這裡排練演出。同個世紀的莫札特與海頓也來過此劇院演出。女皇的丈夫則是興建狩獵場、動物園和植物園。到了女皇的兒子繼位之後,瑪麗亞女皇繼續擴建了最高點的羅馬式凱旋門和海神泉,使得整個宮殿看起來頭尾呼應,非常的完整與協調。對這個歐洲最早的印象,以這樣富麗堂皇的方式迎接,是難以忘懷的人生經驗。

麗泉宮







麗泉宮花園林蔭

44座希臘羅馬神像雕像

最上方為凱旋門 下方為海神泉

海神泉

2012年2月6日 星期一

青海玉樹文成公主廟


檢視較大的地圖

2004年的9月,因為拍攝唐卡的緣故,來到了青海玉樹。玉樹這個鎮上最富盛名的就是文成公主廟。我們起先對所謂有名的地方,通常興致不高。在我們進行拍攝工作到了一半的階段,我們的喇嘛朋友們,倒是很堅持要帶我們來看看。同行的人很多,其他的人因為都是當地藏人,不知來過了幾次了,所以就在玉樹往南再往文成公主廟的叉路上旁邊的溪流洗澡,這還是我來了一個多禮拜,第一次看到他們洗澡。9月的溪水是冰冷的,前些天才剛下過第一場雪,四個大男生就在河裡戲水,像個小孩般的快樂。
還是很難想像文成公主是怎麼到這裡的。相傳松贊干布在13歲的時候,西元634年,唐太宗貞觀八年的時候即位。之後建立統一的吐蕃王國,並兩次派遣大臣祿東贊到長安要求和親。一直到了西元641年,也就是松贊干布20歲的時候,唐太宗才答應了這門親事。唐太宗於是選了遠房的宗室之女,命為文成公主,經過月餘的長途跋涉,兩人在黃河源頭附近的扎陵湖和鄂陵湖畔相見。這裡海拔4千2百多公尺高,大概就是青藏高原的平均高度,我猜想這裡自然風景如畫,是刻意的安排。又經過了一個月的翻山越領,經過了海拔5千2百多公尺高的巴顏喀拉山,抵達玉樹的時候,需要休息並感謝神靈幫助,兩人於是就在山谷裡住了一個月並率工匠雕刻佛像。文成公主在這裡教導人民種穀種菜,當她離開的時候,玉樹的藏人將文成公主居住過的帳房保留了下來。西元710年,唐中宗的金城公主遠嫁藏王時,也是路過此地。見文成公主留下九尊佛像,就在這裡建了這座文成公主廟。
遠看文成公主廟就在山谷裡,這條路繼續走下去,也不知道會去那裡。三層的藏式建築就依在筆直尖山之旁,使得文成公主廟自有靈氣。廟裡有人念佛,我的個性不喜歡打擾人,來此的目的是唐卡,忘了內部的佛像有沒有拍照留作記錄。

文成公主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