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國家或地區,春夏秋冬都有她獨特的美。不過經常在國外旅遊的人,應該會算算什麼時間去什麼地方,是最適宜的時候。其實一個人很難得有機會到國外走走,因為幫人工作、養家活口就佔去了太多的時間,付出的心力能力卻往往去做一種自己也不見得認同的行業與工作,換來的是生活的苦楚,得到的是一頓溫飽和最起碼的安全感。結果是,到國外旅行成為了生活滋潤的慰藉,總是說休息充電了回來好繼續工作。這是大部份的現實,很難跳脫出資本市場的思惟。其實現代的都會人有工作的能力,卻沒有相對的生活能力,所以房地產要靠7-11,生活也要靠他,起碼也要靠老闆,拿到工資再靠7-11。如果這種思惟能反過來,也就是有更多的自由意識和更多的自由時間,做自己更多想做的事,得到的可能是人生的全部,而不是企業的奴隸。
話說回來,最好旅遊荷蘭的季節就是4月中,這時候的荷蘭穿堂風不強,空氣中充滿鮮冷味,最後等著4月30日盛大的荷蘭女王節Koninginnedag到來。說是女王這天過生日,其實是為了敬重母親傳位給她,延續母親的生日作為女王節。這一天之前,所有荷蘭的小孩都很興奮,我們跑遍了荷蘭的鄉村和都市,甚至就住在荷蘭傳統的家庭裡,小朋友彼此商量,到了女王節那一天要拿出家裡的什麼東西來賣。原來荷蘭人認為,我們家裡不要的,可能是別人要的,就是這樣的理念,女王節全國變成一天的大跳蚤市場。鄉村就集中在附近的公園,城市裡不管路邊或公園就擺起來了。貨品沒有新的,全是二手,這種環保觀念其實荷蘭起步的不算早,約在1990年初,可是政府的執行成效具有趣味與思惟,最後成為一大特色。前一晚我住宿家庭的兩個小女孩,一直問我她們想賣的東西到底值多少錢,然後很認真的一一標價,有些說實在的也捨不得割愛,就這樣在猶豫中搞到很晚,小孩又興奮的睡不著,隔天一早就去公園佔攤位。我只能幫忙搬東西了。我因為拍攝的緣故,必須辭別兩個小孩,她們忙著顧生意,也沒空和我道別。我是直到最後一刻捨不得走,才從鄉下趕到首都阿姆斯特丹,想看看這個難得的場面。之前因為有芬蘭赫爾辛基勞動節的經驗,知道這一天就是荷蘭的解放日,除了不能犯罪之外,你要做什麼都行。街上行人成群,幾乎是每人手中一罐啤酒,人山人海,呼嘯與狂飆,不似示威活動有一定的訴求,女王節是海闊天空自由奔放的快樂節日。如果還不過癮,可以越洋到赫爾辛基慶祝5月1日勞動節繼續狂歡,全芬蘭一年只有這麼一次,只是記得要自備水手服。
荷蘭女王節全國變成大地攤 |
首都阿姆斯特丹人山人海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