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4日 星期六

英國劍橋


檢視較大的地圖

許鞍華帶有濃厚自傳性電影「客途秋恨」,開場的鏡頭就是一位年輕女子坐在倫敦街頭,旁邊有一台腳踏車。女子在地上坐了一會兒後騎著腳踏車消失在巷子的盡頭。電影的每個畫面都帶有文化的符碼,導演未必需要個個點破,對看得懂電影語言或理解文化意含的觀眾,這種安排真是觀影的一大享受。大部分的電影語言,書上是不教的,有些也教不來,需要生活歷練與思考,有時還必須從旅歷中獲得。在劍橋旅行的時候,遇見劍橋的學生迎接一位新生,她剛從美國亞歷桑那州過來,就聽見劍橋的學生對著她說:「妳來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買腳踏車,在劍橋每個人都騎腳踏車,這是我們的傳統,也是最公平的事」。從他們的談話中再去看看許鞍華的片子,看得懂這種社會主義理想的符碼,也是心照不宣的會心一笑。

劍橋腳踏車

國王學院

國王學院教堂


三一學院




聖約翰學院






徐志摩心目中最美的角落:三環洞橋

克萊兒學院

每個人都有自己心中膜拜的地方,這個佔據心頭的神聖位置,是因為那個地方的相關文化涵養,開啟個人對某事物感性認知而轉化的強烈感情。徐志摩1928年新月詩篇「再別康橋」發表以來,英國劍橋的康河River Cam,讓廣大讀者從詩中品味感覺昇華的另一層意境,浪漫的境地召喚著遊客的到來。
1209年,一群學者離開牛津,在劍橋成立大學。1284年成立第一所學院Peterhouse,至今仍在。1324年到1352年之間陸續沿著康河成立了Clare Hall,Gonville Hall,Trinity Hall。1440年成立著名的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成立於1546年。劍橋總共有31個學院構成,最晚成立的是1979年的羅賓遜學院Robinson College。
國王學院的歌德式教堂,是劍橋最著名的建築。由國王亨利六世在1446年開始興建,完成於1515年亨利八世的時代。三一學院大門右側,可以看見牛頓午睡時被蘋果打到的地心引力蘋果樹,進入大門,右邊的教堂放著牛頓、培根等不朽校友的雕像,象徵著劍橋的光輝。再往裡面走,就是十七世紀建造的雷恩圖書館Wren Library,裡面存放著牛頓的手稿。
我們主要是來看徐志摩的,在康河徘徊許久,這麼多的橋,到底那一個才是徐志摩心中的康橋?答案應該是克萊兒學院Clare College後面的三環洞橋。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橋」描述三環洞橋:「但你凝神的看著,更凝神的看著,你再反省你的心境,看還有一絲屑的俗念沾滯不?只要你審美的本能不曾泯滅時,這是你的機會實現純粹美感的神奇!」

1 則留言: